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过常宝:从诗歌看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感受(2)

二、李商隐的人生感受之忘不了的此时此刻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政治失落的人一般有两条出路,一条是跻身江湖,在自然中感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是庄子给出的出路,很多人选择的都是这条路,比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李白等。另外一条路是我们在辛弃疾的词里读到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红巾翠袖”指歌妓舞女,这条路就是在女子的温情中流连忘返。没有一个理论家给出这一条路,这是很多诗人自己悟出来的。李商隐这个人比较敏感,他选择了后面这条路。

在李商隐漂泊的生涯中,仅从仕途上看,他是很辛苦、很绝望的,但是在情感上,他有过数次的爱情体验。现在这些恋爱对象大多数都无从考证了,据说有女官、宫女,也有官妓。对李商隐来说,每一次爱情体验都是一次对生命激情的消费。对他来说,每一次情感都是一个真真切切的此时此刻,这种激情的感受一个接着一个,非常清晰。一个个此时此刻连起来,能不能连成一条人生道路?如果可以,这条路会通向哪里呢?

李商隐写过不少爱情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十四首无题诗。我们一般认为这些无题诗是他隐秘情感生活的写照。因为他的恋爱对象在当时看来都是不正常的,比如他爱上了主官的妻妾,这个事情说得出来吗?说不出来。爱上官妓,也说不出来,因为在当时官妓是在籍的,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她们可以嫁人,但必须由当时的主官来指配。越是隐秘的恋情越充满了诱惑,当然背后也就会有很多的忧伤。

我们来看一首无题诗: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实随便拿出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读来都会令人很有感触,我们就用这一首来举个例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不期而遇的爱意。从“昨夜星辰昨夜风”到“嗟余听鼓应官去”,从昨天晚上到第二天早晨城里的鼓敲起来,李商隐该去上班的时候。这是一场通宵达旦的宴席,晚唐时候,这种宴席是很正常的官场交际活动。当时每个官衙里都有官妓,她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陪酒,喝酒时还会有人唱歌跳舞。陪酒一般是一个官员一个歌妓这样隔着坐,所以诗里写“隔座”。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酒宴中李商隐对一个陪酒的歌女产生了感觉,同时他觉得歌女对自己也产生了感觉,两人在一片嘈杂声中共享了一份温情。

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的是情感萌发时的两情相悦,还没有到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刚刚开始的状态。对这个阶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可能是一个互相怜惜的眼神,或者两人的手碰到一起悸动的感觉。诗人没有说清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象一下什么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也许在整个喝酒的过程中,诗人都不知道女孩叫什么名字,或许他也不想知道。在整首诗中,你说它有什么故事,其实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一切都平淡如常。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杂喧嚣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和任何约定。到了第二天,上班的鼓声响起来,一切又都消失在忙忙碌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心动的感觉,大部分人早上醒来洗洗脸就过去了,不会把它发展成一段故事,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将它发展成故事。李商隐所描述出来的温馨情境仅仅是昨晚的一种感受,就像逝去的星辰和风一样。当然,当他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心里会有一点恋恋不舍,会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也可能是一种深切的感动,然而更多的是挥之不去的忧伤。这首诗实际上只描述了一个情景。我们之所以喜欢读李商隐的诗,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情景,但我们说不出来。

身无彩凤双飞翼”使人感到一种无奈,是诗人在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其中包含现实的困顿和绝望。前面我们简要介绍过李商隐的生平,他少有才名,小时候骈文就写得特别好,得到了大官显要的赏识。年少的李商隐觉得自己就像鼓足了风的帆,锦绣前程历历在目。但是因为一次轻率的举动,这个年轻人的前途被断送了。李商隐为什么要离开令狐楚家,投奔王茂元家呢?因为他的一个朋友跟王茂元的女儿结婚,他很是羡慕,就跟他的朋友表达了这种羡慕之情。然后他的朋友告诉他,他的老婆还有一个妹妹,问要不要给他介绍一下。李商隐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完全没有考虑到后面复杂的政治背景就答应了。李商隐很有才华,王茂元对他也很是赏识,就同意了这桩婚事。但是王茂元想的是你来做女婿就好,并没有打算培养一颗政治新星,于是后来事情的结果就跟李商隐的人生期待不一样了。李商隐以为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后应该能够扶摇直上,获得更好的前途,但事实却是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彼时,一个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或者说一个被其背景抛弃的年轻人,在社会上是很难得到成功的。李商隐成为了一个漂泊无根的人,在多年的游幕生涯中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这正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第一个含义。另外一层含义则是在感慨不能拥有一对能够双飞双栖的翅膀,与情人相守在一起。人的情感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但却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成立。也就是说,想把一段感情发展成一个故事,再让故事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真的太难了,必须要作出很多很多的努力。第一,别人可能会阻碍你,毕竟这个世界不只是你们两个人的,是由很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第二,你需要拿出时间来经营这段感情。从一个眼神的相交到最后双飞双栖,不知道要共同经历多少事情。所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互相赏识、两情相悦,也是同病相怜,对彼此命运的一种认同。李商隐漂泊江湖,看似自由,实则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被无情的命运控制着。歌妓也是一样,她在官方的花名册里,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感觉到一种温暖开始酝酿,随着温情而来的是令人沉醉的激情,这也正是诗人不断寻觅的自我拯救之道。

本来两个人互生情愫之后我们应该期待后续有故事发生,但从诗中看不出有这样的迹象。“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仔细读这十四个字,我们会发现里面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悲伤气息。第一句诗里一连用了两个“昨夜”,这提醒我们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在做的只是回忆。从“走马兰台”四个字来看,诗人是在第二天上班的办公室里回忆,点了卯之后坐在那里开始发呆。这里我们要先说明,李商隐不喜欢工作,自然也不喜欢他的办公室,因为他做的工作跟他的期待相差太远,他把工作当成自己漂泊流浪的一种象征。让自己的思想沉浸在对温情体验的追忆里,坐在办公室里发呆,这正帮助了他逃避让自己厌恶和厌倦的现实生活。

故事是个创造性的东西,但李商隐的诗中没有故事,有的是对温情的体验。对李商隐来说,这种体验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他克服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厌倦。通常人在经历一段感情波澜之后,即便没有真实行动,也会憧憬或谋划。发呆的时候想一想今天晚上怎么找个机会问一下对方的电话号码,或者好奇她喜欢什么,看能不能通过谁来接触一下,再或者憧憬我跟这个女人有了感情以后在一起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光景。年轻人在感情刚刚发生时往往会是这样的反应,但李商隐没有。他没有谋划,没有憧憬,有的只是回味。这表明诗人已经对这个感情事件作了了断,已经决定放弃她了。“昨夜星辰昨夜风”,如果你足够敏感的话,就能从这七个字里感觉到诗人心中由于放弃而产生的忧伤和失落。辛弃疾召唤温情,说唤取红巾翠袖,那李商隐为什么要放弃呢?这个决断有什么意义呢?

不从伦理的角度说,单从人生体验的角度来看,李商隐在诗中所表达的感受,甚至我们在读他的诗时所体会到的感受,都是属于我们个人的,是很难跟妻子或先生分享的。要放弃一段温情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所以诗人作为当事人才会在脑海里像慢镜头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昨天晚上发生的一切,体味那已消逝的星光、消散的微风,体味着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我们会发现,诗人对一切都感到如此亲切,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会遗漏。“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每一个细节都给诗人带去过深深的感动、无限的惋惜和依恋,所以这是不包含任何希望的真正的追忆。未开始就已经放弃,这里面包含着李商隐生命深处的大绝望。“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会再有,蜡灯已经熄灭,也许永远不会再点亮,至少不会再为他们两人点亮。“春酒暖”“蜡灯红”里有洋洋的暖意,给人以温润的感觉,这种感觉永远留在了诗人的心中。

我们知道宴席是很嘈杂的,追忆将嘈杂隐去了,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这首诗像无声电影一样,用追忆让那些参与饮酒的男男女女们都成了无声的背景,没有故事情节,无法继续向前推进,只留下温情。也许李商隐希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所以他很自觉地放弃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是昨夜的美好又令他深情留恋。既然不舍,为什么又会心甘情愿地做出放弃的选择呢?其实这首诗是很矛盾的,忘不了又不能带着走,这种忧伤缠绵的感觉就是诗的主调。

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对李商隐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在理性的世界里失落了,诗人想通过情感的世界来拯救自己,但是他太感性了,在情感的世界里无法把握住自己,也无法掌握一切。对李商隐来说,每一次爱情体验都是一次生命消费,都是一个煎熬。“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的诗里有很多描绘朝朝夕夕特别难熬的句子,一是恐惧时光流逝,害怕自己老去。恋爱时人最怕的就是自己会老,所以恋爱中的人常照镜子,越是年纪大越是如此,越照越悲观,越悲观越照。二是总觉得无法入眠,时间漫长,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最后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回过头来说,李商隐和他的太太(王茂元的女儿)之间应该也是痛苦的。既然每一个感情体验对李商隐来说都是毫无希望的忧伤和痛苦的追忆,那这些爱情还值得再次追求吗?

事实上,对追求过程中那些温馨又令人激动的生命体验,李商隐是没办法轻易舍弃的。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在人生中不断地追逐又不断地放弃,把自己搞得很受伤。他不光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但就是离不开。李商隐有了第一次就想体验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有第三次,到了“画楼西畔桂堂东”时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了。离不开她却又得不到她,经历了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后,李商隐选择追忆。本来可以有后续发展的,但他自己主动选择不去继续,刻意地追忆。放不下又得不到,于是他只能在心里营造一种虚幻的现实,利用这种虚幻的现实将真实的人生隔开。人生的虚和实在李商隐这里被完全颠倒了过来,实际的人生是他所恐惧、害怕的,是他想要却得不到的,他失去了自己真实的人生,取而代之的是虚幻的对温情的追忆。对李商隐来说,人生的每一个此时此刻都是可怕的、难以处理的。因为不让情节发生,只留下追忆,小心翼翼守护着追忆中的温情,追忆已经成了他最真实的生存状态。现实朝夕变幻,把一切激情变成一个个虚假的故事,在虚假背后是真实的悲伤。李商隐把真实人生中的每一个此时此刻都虚拟成一个情境,在其中为自己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在他的诗中有很多这样的描述,比如“何当共剪西窗烛话巴山夜语时”,他说的是现在的体验,却要刻意把当下放下,保留为以后的追忆。再比如“留得残荷听雨声他不愿意看到荷花在盛夏的时候艳放,而是要等到秋天荷花枯萎时听雨声,雨声能使他回忆起夏天的花是多么绚丽。现在正是夏天,你为什么不好好看看现在的花,一定要等到秋天再来回忆它呢?

由此可见,李商隐不敢去面对现实中的此时此刻,哪怕此时此刻就在他眼前,他也要逃避开。对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他是处于一种想忘却忘不了,又不愿意真正把它忘记的矛盾的生命体验中。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