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过常宝:从诗歌看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感受(3)

三、李商隐的人生感受之想不起来的此此世

对李商隐来说,人生是由一个个此时此刻的情感片段组成的,但等到他年老的时候回味平生,这些片段中的激情和苦难都不再真切了。这时候的人生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看《锦瑟》这首诗,有人说这也是一首无题诗,因为“锦瑟”正好是诗第一句的前两个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读完这首诗的一个直观感觉就是它很美,但是不知道在说什么。可能我们抱着理解的心态去读它的时候觉得怎么也理解不了,等到我们把它放下了,不那么刻意想要去理解的时候,又会觉得这首诗是为自己写的,觉得它令人难以忘怀。这首诗就是给人这样一种很朦胧的感受。

中国古人解诗有一个习惯,一定要解出切切实实的张三、李四,或者是星期三还是星期四,就特别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的是哪些人的什么事。所以前人花了很多力气,对这首诗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解路数:

寄托说

“庄生晓梦”,状时局之变迁;“望帝春心”,叹文章之空托……“沧海”“蓝田”二句,则谓卫公毅魄,久已与珠海同枯;令狐相业,方且如玉田不老。卫公贬珠崖而卒,而令狐秉钧赫赫,用“蓝田”喻之,即“节彼南山”意也……可望而不可前,非令狐不足当之,借喻显然。                

——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

“庄生晓梦状时局之变迁”是说晚唐时期军阀纷争,不久之后又爆发了农民起义,处在末世,时局特别混乱。“文章之空托”是说李商隐写了很多文章,希望皇帝、大臣能看见,但是他们看了还是没看李商隐没有得到一点消息。

后面的内容实际上写的是当时的牛李党争,我稍微解释一下。刚才我们介绍过,令狐家族属于牛党。“卫公”指李德裕,他是李党的首领。“卫公贬珠崖而卒,而令狐秉钧赫赫”,李党已经没落了,这个时候得势的是牛党。要知道李商隐写《锦瑟》的时候已经是晚年了,不管李党是否庇护他,但他毕竟身在李党阵营里,牛党对他很是痛恨。那么牛党得势对于李商隐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寄托说就认为李商隐夹在牛李党争中处境尴尬,无法摆脱是是非非的纠缠,产生了虚幻的感觉。

这一说法可以说得通,很多人相信这个解释是对的,但把这么一首意境朦胧美好的诗解释成就讲了牛李党争这么一件毫无美感的事,在今天看来是糟践了这首诗。

悼亡说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论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二十五年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共人必婉约多病,故云然也。

——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朱彝尊语

这种说法认为李商隐是在怀念一个善于弹瑟的女子。李商隐对一个善于弹瑟的女人有感情,所以写了这首诗“睹物思人,因而论物起兴”。

古代的悼亡诗最初专指为悼念妻子写的诗,后来稍微扩大了一点,可以悼念自己的情人。而其他的场合不能用“悼亡诗”,比如说父亲死了,儿子给父亲作了一首诗,就不能叫悼亡诗。

“瑟本二十五弦”,瑟本来有二十五根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把瑟砍断之后弦断成两截,成了五十根弦。“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我们都知道续弦是太太或者丈夫死了再结一次婚,那续弦得有一个前提,弦断了才能续,所以“断弦”指一个人的太太或者丈夫去世了。因此持悼亡说观点的人推测“锦瑟无端五十弦”肯定是有人死了。“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二十五年而殁也”,是说这个女子在25岁的时候死了。

“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共人必婉约多病,故云然也。”这个解释的人很聪明,仅凭有人死去的推测就将这首诗变成了一个很精致的故事。他说这名女子可能跟黛玉一样,平时就体弱多病,估计因为活不了很久,所以平时他们在一起就有一种忧伤的感觉。

我们确实能从诗中感受到散不尽的哀伤之情。李商隐的妻子早逝,他漂泊在江湖中又有多次没有结局的情感经历,留下了很多惨痛的记忆,这些都在诗歌的字里行间表露了出来。若说《锦瑟》表达的是对某人的悼亡之情,这也是有可能的,估计他也遇到过痛失情人这样的事情。但说这个人25岁就死了,这个人是谁呢?我们不知道,编故事的人也编不出来,因为李商隐往往会在无题诗中故意隐去感情相关者的名字。

在中国历史上的诗人中,李商隐的情感经历算是非常丰富的,他的掩饰工作也是做得最好的。其他诗人的情感经历我们能考证出来,人家也不隐讳,但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很难确切考证出李商隐跟哪个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他经常用朦胧的意向写思念某人的情感,但用朦胧的说法去表达一个人死了这样的事实在他的诗里也是很少见的。所以对于悼亡的说法,如果你喜欢可以相信它有,不喜欢就当它没有,都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自伤说

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何焯

“此篇乃自伤之词”,“自伤”就是感伤自己的身世。“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是说李商隐年纪大了。“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过去的一切都像一场梦,等到下辈子再实现理想吧。“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珠在深海里,玉埋在地下,指李商隐一辈子被埋没。“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日和月是形容皇帝,意思是现在天下太平,皇帝英明,只有李商隐被埋没了,特别可悲。

自伤说认为《锦瑟》是李商隐在写自己的怀才不遇。他年少才高,世所瞩目,到了壮年时更是诗文皆精。其实在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评价一个人的才华高不高不纯粹看他的诗写得怎么样,主要是看骈文。李商隐早年散文和诗写得都很好,令狐楚觉得他还缺一点,就让他跟着自己学骈文。因为李商隐非常聪明,后来骈文也是天下第一。可是纵然有这样的才华,他却蹭蹬官场、长期逐幕,不过到处去打短工,所以内心很悲伤、忧愁。

以“沧海”“蓝天”一句来说自己没有被赏识,这个可以接受,但说“月明”“日暖”是比喻世道清明就比较牵强了。怀才不遇的人自古就有,其实除了个别人以外,我们每个人事业不如意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大家所抒发的怀才不遇之情往往都是悲愤交加,但《锦瑟》只是忧伤,而且里面还有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个“此情”跟怀才不遇难以贴合,解释不通。所以关于自伤说,你也可以相信,但很难坐实。

关于《锦瑟》的解读远远不止以上列举的这三种,几乎所有文人的艰难处境都可以被用来解释这首诗,但没有一个被证实。说这首诗什么事实也没有,或者包括了所有的情况,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李商隐虽然说“只是当时已惘然”,但毕竟还有“当时”两个字在,可见是特定的时间,那么肯定有与之对应的特定事件。不过他主动否定了事件与自己此刻的关联,说当时那件事确实引起了他今天的感受,但是他已经想不起来了,跟现在的他没有关系了。由过去的某件事引起的朦胧忧伤的情绪一直在生命里延续,哪怕你忘记了这件事,或者不想记起这件事,但这种情绪和感觉一直留存在你生命中。那么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去寻找当时的故事。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