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郑建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与展望(3)

三、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

(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实际上就是解决货币和资金的问题。货币是央行发行的,资金只有在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才能变为资金。由此可见,货币转化为资金的程度就成为衡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货币发行可用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它在2008年以后上升很快。而资金链可用狭义货币M1与GDP的比值来衡量,它自2008年以来增长缓慢。也就是说,货币增长与资金增加的反差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喇叭口”。这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比例有所下降,而金融支持资管产品或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比例有所增加。那么,这带来什么问题?在金融空转过程中需要支付通道费,空转的次数越多,需要的通道费就越高,而这些费用最后都会转到企业身上,从而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缓解情况

从融资贵到融资难。2017年清理影子银行之前,企业主要面临的是融资贵的问题。因为只要出足够高的利息,就肯定会有人借钱给你。当时,影子银行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体制外的融资渠道。2017年清理影子银行之后,这个融资渠道逐渐消失,企业融资问题就从贵转化为难。而现在面临的融资贵问题,一方面体现在金融支持资管产品或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更多体现在银行毛利率较高、存贷利差过大的问题上,这是融资贵的根源所在。

从债券融资来看,以产业债为例,2016年7月至今,3A级债券的信用利差在下降,2A和2A+信用级别的债券融资成本在大大增加。从企业性质来看,信用利差的增加集中在民营企业上。也就是说,民营企业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集中体现的焦点领域。从地区结构来看,2019年信用利差(融资成本)最高的省份依次是海南、青海、贵州,信用利差(融资成本)最低的省份是北京、广东、上海。财科院数据显示,在融资规模方面,2016-2018年国有企业平均融资规模年均增速为12.7%,而民企增速仅为6.4%,差距越来越大。在融资结构方面,2018年国有企业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和债券融资占比均衡,分别为29.7%、41.1%和15.5%,而民营企业分别为72.8%、17.0%和4.6%,对短期贷款依赖度较高。可见,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并不合理。在融资成本方面,2018年民营企业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债券发行、民间借贷利率分别比国有企业高88bp、103bp、111bp和349bp,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明显超国有企业。当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信用分层问题仍未改善,从2019年4月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用利差超200bp,持续位于历史高位。这是我们痛点中的痛点、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总体评估及具体举措

(一)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总体评估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一定的进展,发展质量有所提高,创新动能有所增强,但新旧动能转换受到人口红利消失、债务压力加大和区域发展失衡的制约。这就是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进展顺利,“一降”出现成本反弹的迹象,“一补”的基建补短板的意愿有所下滑。

第三,双供给侧改革(针对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形成协同效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能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松与资金紧之间的矛盾有所加剧。

第四,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呈现阶段性特征,即在清理整顿影子银行之前体现为融资贵,在清理整顿影子银行之后转化为融资难。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侧重点是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第五,融资贵集中体现在银行业毛利率较高,表现在较高的存贷利差上。

第六,融资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较短的期限、较低的资信等级、私营企业和部分边远省份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京沪粤的融资成本相对最低。再比如,私营企业融资规模增速、结构以及成本均不及国有企业。去杠杆中存在的“一刀切”问题,使得部分民企面临的融资压力加大。所以,我们要注意避免因政策执行不到位而加剧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冲击民营企业家信心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具体举措

1.高质量发展的八个指标

当前,要明确通过双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即高质量发展的八个指标。

一是私人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占GDP比重,这是衡量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

二是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这是衡量经济活力的指标。

三是人均GDP,这是衡量创造财富能力的指标。

四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这是衡量产业均衡和配套程度的指标。

五是每万元GDP能耗,这是衡量资源集约利用效率的指标,是一个绿色发展的指标。

六是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对高新技术创新投入水平的指标。

七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这是衡量技术拉动程度的指标。

八是劳动生产率,这是衡量国民经济生产效率的指标。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这八个指标为目标导向,推进一系列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2.促消费促转型

面对当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我们如何促进消费?有人提出,只要下调消费税,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在下调消费税之前,我们还要解决好两大基础性问题:一是破除销售渠道的垄断,如果销售渠道是垄断的,减税也只是减给了商家,没有惠及消费者;二是解决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也就是由于收入转化为消费的能力存在差距,即使通过减税增加了收入,处于边界的部分人群的消费倾向仍然比较低,要想让收入转化为消费就要解决好后顾之忧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收入分配的问题。

3.减税降费

目前,通过减税降费促进投资和消费,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也面临成本反弹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扭转成本反弹,切实把费税降下来,防止产业向外部转移。

4.货币政策操作思路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

曾经,我们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却没有很好的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什么?主要是在货币宽松的过程中信用并没有宽松,而企业的融资问题又直接与信用环境挂钩。也就是说,只要信用环境变得更加宽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通过小幅、高频、市场化方式,引导贷款利率、债券利率和企业实际利率下行,以TMLF、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解决流动性分层困境。这涉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整问题。

5.加强金融改革与监管之间的协同

现在,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对影子银行的融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我们要对影子银行风险相对可控的部分实施包容性监管,解决融资通道的问题。另外,要加大银行业竞争,大力降低存贷利差,消除所有制歧视,对银行基层信贷考核取消歧视性规定,提高货币供给向资金供给的转换效率。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