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阅读社会

走向阅读社会

汪曾祺先生曾说:“晚上灯下读书,不知身在何世。”此语道出了读书的至高境界——忘我。与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经史子集,浩浩典籍,足以皓首穷经。东汉时蜀郡人王阜,“少好经学,年十一,辞父母,欲出精庐。以尚少,不见听。后阜窃书诵尽,日辞,欲之犍为定生学经,取钱二千、布二端去。母追求到武阳北男谒舍家得阜,将还。后岁余,白父升曰:‘令我出学仕宦,傥至到今,毋乘跛马车。’升怜其言,听之定所受《韩诗》,年七十为食侍谋,童子传授业,声闻乡里。”王阜对于知识的渴望、百折不回的精神,令人敬佩。

据《东观汉记》载,曹褒,“笃学有大度,常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思,寝则怀铅笔,行则诵文书。当其念至,忽忘所之。”张玄,“专意经书,方其讲论时,至不食终日,忽然如不饥渴者也。”高凤,“诵读昼夜不绝声。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以竿授凤,令护鸡。凤受竿诵经如故,天大雷,暴雨流淹。凤留意在经史,忽不视麦,麦随水漂去。”历史上如此这般一心向学的故事,不胜枚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此语道出了从惆怅迷惘到上下求索再到豁然开朗的学习过程。治学不可能是所有人的职业,但读书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终身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增长的不应仅仅是春秋,还应有清识。

诚然,读书的过程苦乐参半。

读书,我们可以了解骚赋之华美、唐诗之壮美、宋词之秀美。读书,我们可以知晓大夫屈原悲愤深沉的爱国之心、魏晋名士饮酒谈玄的洒脱不羁、边塞诗人白日放歌的舒阔豪迈。读书,我们可以与各个朝代的人对话,聆听先贤的教诲;也可以与不同国别的人沟通,领略别样的风情。《文心雕龙·神思》总结为“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读书人身处斗室而胸怀天下,形在江海而心存魏阙。只有多读书,才能了解历史变迁、人性善恶,在变幻无常、来来往往的世事中披沙拣金、洞若观火,在纷繁复杂、熙熙攘攘的生活中不役于物、内心坚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知春秋五霸之兴衰则知任何一国不可能永远称雄,知诸子百家之求索则知人生的最大意义在于济世济人。

我国自古崇尚读书治学,形成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管宁割席等成语故事,甚至“书卷气”也成为对一个人外貌颇具情怀的赞美词汇。《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即便如此,孔子仍有遗憾。《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读书,于个人可以丰富学识、提升素养;于国家可以延揽人才、清明世风。两汉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降的科举制,考核的都是才学。汉代的博学鸿儒有“问难”的传统,而所谓的“清流”,他们的意见、议论有时也足以影响朝局,历代帝王都要有意无意表现出爱惜人才、礼贤下士的样子来。《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朝初期,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留侯张良向吕后推荐了商山四皓。刘邦之所以“高此四人”并放弃了废除刘盈太子之位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是秦始皇所设70名博士官中硕果仅存的四位,有学富五车的学识和义不为汉臣的气节。

读到好书是人生乐事,在科技、媒体发达的今天,读书的方法日趋多样化,出现了微信读书、手机听书等满足快节奏生活的碎片化读书方式。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信息量巨大的科技时代,作为传统阅读方式的纸质图书如何突出重围,获得读者青睐?如何才能出版令人读来如沐春风、击节而歌的好书?出版工作者如何与读者有效衔接,出版既让人感兴趣又有内涵的图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物质大繁盛的背景下,必须要有与经济实力相对应的文化软实力,这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作为文化繁荣不可或缺的部分,多出好书,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责任、社会担当和历史使命。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出版业作为图书产品的供给侧,也应加大改革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突破口与着力点。

出版管理部门近两年削减书号数量、紧抓图书质量,就是在倒逼出版机构力争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出好书。所以,出版业必须从以前的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以前的泥沙俱下、萝卜快了不洗泥、以数量求效益向精耕细作、如琢如磨、提高单品种效益转变。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出版工作者,必须一专多能,既要成为对出版知识充分了解的专家,又必须是多学科、宽领域广泛涉猎的杂家,还要能够沉下心来,甘心做一名书籍匠人,做好读者兴趣和图书内容的平衡。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是读书人与出版人共同的节日,希望书籍可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