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报告人:李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简 介: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为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本期报告通过西方对于中国最早的认识、马可·波罗开启西方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大门、明清来华传教士在中西交流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三个部分,为广大网友介绍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大致历史脉络。
总播放:3
发布时间:2020-04-30 14:14
  • 中国和欧洲分别处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在它们之间是绵延无尽的沙漠和连绵不绝的崇山峻岭。在远古时代连接这两块大陆的是欧亚腹地的游牧民族。通过口头传说,游人记载,代代相传,西方形成了对中国最早的认识——一半是神话,一半是传说。直到秦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贯通,中西交流才开创了新局面。

  •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的欧洲被当作“天方夜谭”。其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极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开启了西方进一步认识中国的大门。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的影响绝不能仅从知识论的角度看,还要从西方本身的文化演进看,因为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是在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在本质上是西方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西方文化进展中的一个环节。马可·波罗的时代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夜,而《马可·波罗游记》正是在欧洲文艺复兴中才大放异彩的。

  • 明清之际,西方社会从中世纪步入了近代,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都呈现出一派突飞猛进的局面。而此时中国由于长期受封建主义的桎梏,社会发展迟滞不前。在当时的条件下,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给中国的知识界和文化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刺激,对社会发展更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其中,以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传教士来到中国,拉开了近代中国与欧洲接触对话的序幕。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