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李昶: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

李昶

李昶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决策,并在党的十九大写进了党章,更加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将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以及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重点、问题、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这一主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一)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下五个方面构成了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重中之重,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我们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第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四,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第五,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二)北京市文化建设目标

2020年4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与《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两部文件在北京文化建设历程中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文化建设谋划了整体的布局,明确了发展方向、建设目标。

《意见》《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明确了基本格局,也就是强调“四个文化”的建设——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

第二,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不是指空间布局,而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格局)。其中“一核”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即:强调价值导向,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城”是指北京老城,也就是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三带”包括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两区”是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

第三,明确了全市重大项目和重要文化民生工程,包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轴线申遗,大运河游船通航工程,三山五园地区重点文物腾退、保护、修缮工程等,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保护工程,南海子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以及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建设等。

第四,明确了要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北京是首都,是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首要窗口。因此,必须坚持主场外宣、主流外宣、主力外宣齐头并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良好形象。

《意见》《规划》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主要有:明确目标,建成供给丰富、便捷高效、均衡发展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具体做法有: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身边化、服务内容品质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建成完备、便捷、高效、优质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区域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其中的新提法有:从“打造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到“设施覆盖身边化”,下一步要解决服务内容好不好的问题,要依托社会机构、社会力量提供更多更适合老百姓爱好的产品和服务,要强调智能化等;三是融合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发挥最大效能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四是要办好各类品牌性文化活动和市民系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作为核心主动参与其中,构建首都文化服务品牌体系,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五是要完善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全面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仅要创建国家级、市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更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标准来建设全市所有的区。

关于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目前已经有部分专项规划公布实施,包括:《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至2035年)》《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

(三)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共文化

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谈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共文化,正是因为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也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对公共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年来,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界定和理解。201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其中,由政府主导说的是政府要起到主体责任,和其他市场化的产业不同,政府要发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就是说文化企业、社会组织等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内容、服务以及场馆运营等。需要明确的是社会力量只是参与,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逐步推入,一些发达地区也在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的模式,提供新的内容,包括高端艺术欣赏等。

(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公共文化政策,从而了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前,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论,对于文化事业能不能作为产业来推进、文化事业是否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等,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不同观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概念,从理论上进行了区分,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争论,即:文化产业靠市场来发展,文化事业靠政府来保障。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6年,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基础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仅是公共文化,而且要形成一个体系。同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公共文化专门作为一章的内容来进行讲述。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覆盖全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建成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当时公共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同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对于公共文化的长远发展起着很大的保障作用,这是当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性的文件,阐明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010年12月,原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前正在创建的是第四批,按照计划,2020年下半年要进行验收。北京市第四批创建单位是石景山区,目前创建进程非常顺利,各项工作进展也非常不错。示范区创建是要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通过示范区的创建起到带动作用,在全国建设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服务体系,为其他地区做样板。示范区的创建,可以说是近十年来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极大促进。北京市通过四个区的创建,也极大推动了公共文化建设。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重要文件也是我国文化建设里程碑式的文件,同时这也是党在历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文化建设问题,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任务措施都进行了明确。

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们国家第一部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性规划,进一步细化解释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在价值取向、建设理念、管理能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提升,打造公共文化升级版。同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个弱点、难点,所以我们要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

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保障法》的出台,对公共文化建设、对地方公共文化的经费、用地、人员等的保障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可以说,这几年我们国家公共文化政策法规的日益完善,是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北京市“1+3”公共文化政策

北京市“1+3”公共文化政策出台的背景是,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全国各省级单位出台相应文件、政策,于是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

“1+3”中,“1”是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于2015年5月29日印发;“3”是指与之相配套的三个文件:《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

从“1+3”政策文件,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硬件、软件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实施步骤。“1”是统领,起引导作用;“3”是对“1”的细化支撑,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要率先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的达标任务,基本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2020年全市能够完成“1+3”政策文件制定的目标。为了推动全市公共文化体系纵深发展,2017年9月,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以及相关示范区建设运营机制、建设行动计划,更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任务,即:坚持首都意识、首善标准,聚焦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任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