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张志君:中国古代扶贫救灾系列故事及其启示(6)

在当今古代题材影视剧中,很多古人花钱的镜头都能看到银子的身影,这让很多人误以为古人只用银子。但事实上,在古代很多时候纸币才是流通货币。据记载,中国的纸币源于唐代的“飞钱”,到了北宋,出现了纸币“交子”,后来又出现了“钱引”“交钞”等纸币。

元世祖忽必烈建上都城后,听从开国军师刘秉忠的建议发行纸币,并将其作为主要货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但由于当时的印刷条件所限,纸币在长时间使用后,极易造成字迹不清或票面破损,这就给了某些基层官员可乘之机。

在张养浩抵达陕西前,当地负责救灾的官员曾经给百姓们发放了一些纸币,这些纸币大都字迹不清或票面破损。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手中的纸币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只得到府库中去调换,而那些奸刁之徒就乘机营私舞弊,把十贯钱兑换成五贯,民间怨声载道,差点就酿成了大规模动乱。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无解难题。

了解历史的知道,元政府赈灾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开仓放粮;二是禁止酿酒,节约粮食;三是发放纸币。四是粮、钞并赈。从赈灾方式来讲,陕西基层官员给百姓发放纸币并没有错误,纸币字迹不清或票面破损也不能归因当地官员,但这些官员不该利用当时纸币缺陷的漏洞去鱼肉百姓。

张养浩到任后主动作为,用良币驱逐劣币。第一,他命令部下清点陕西钱库里无损耗纸币,共1850余万贯。第二,他让部下在这些无损耗纸币背面盖上印记,又印制了十贯和五贯的小额纸币发给灾民。第三,他令米商凭纸币上的印记把米卖给灾民,然后米商再到府库兑换相应的银两,这样一来,那些奸商污吏再没办法营私舞弊了。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