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范诗银:词人情怀——从《西江月・三千弱水》说起(4)

西江月·也过居延泽

穿过长滩雪苇,邀来半海银鸥。相亲相悦说风流,醉矣那车老酒。

遥望远山云隔,忽闻啜泣金钩。胡儿胆苦汉儿羞,红了一坡沙柳。

这个地方要提到的人物是李陵。武帝派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

司马迁对汉武帝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不久,有传闻说李陵为匈奴练兵。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

西江月·红柳

一望茫茫白碛,何来簇簇青枝。嫣红摇曳说相思,恰有秋风相寄。

梦里依稀曾遇,似乎读过新词。痴情题满紫霞衣,旋过天边征骑。

这首诗通过写实与拟人相结合的手法,上片由实写起笔,虚写收笔。白碛、青枝、嫣红都是实物,通过一些力求真实的描写,赋予荒原生命的色彩。下片纯是虚写,“梦里”“依稀”“似乎”都在无可无不可之间,虚迷中有几分空灵。紫霞衣与天边征骑,既是对红柳的摹状之笔,更赋予红柳生命的色彩与力量。而且置于天边大背景下,有景的空旷等等。通过这首《西江月》,我们不能不讲到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而写诗填词的手法为两个,一个是赋,一个是比。赋的手法就是直接说出心中想要说的东西;比的手法就是把自己要写的东西,通过另一个东西体现出来。赋的手法也好,比的手法也好,它必定有兴,如果没有兴,赋和比都是失败的。所谓的赋,就是从赋到兴,是从作者要说出的话,到让读者兴发感动。比的手法就是通过用物来比喻作者心中所存在的情感,然后使读者兴发感动,也就完成了从比到兴。

西江月·海森楚鲁怪石

磊落它年泪眼,参差昨日云涡。眉边诗句月边歌,湿透心花一朵。

也许昔时痴梦,曾经系在矛柯。流沙无语送流波,错搭偏风沉舸。

“海森楚鲁”是蒙语的音译,意思是像锅一样圆圆的石头。但是词人是富于联想的,面对远接天际的黄沙,怪石叠立的荒山,山石上错落奇特的圆洞,首先想到的是人的“泪眼”,是美人的“云涡”。因此就有了上片的两句“磊落它年泪眼,参差昨日云涡”。“磊落”写出山石的形态,层层叠叠。“参差”写石窝排列的状态,以勾勒的笔法,描画出石窝如云涡,也为后面写到水埋下伏笔。“眉边诗句月边歌,湿透心花一朵”,上承“泪眼”“云涡”,也是对这个意象的注解和延伸,而且赋予上片浓浓的情感。这一句可以看作全篇的“词眼”。这首词写的是石头,但重笔却在水。而这水又是泪。客观地说,这些石头的怪是由于水才形成的。而对水与景物合二为一的描写,着力和出彩的一笔,就在“湿透心花一朵”,富有感情。下片也是这样写的,一首词也是一个故事。词人在填词的时候,心里边都应该有这么一个想法,一首小令写的是一个小故事,一首长调写的是一个大故事。一个小故事也好,一个大故事也好,最主要的是要自圆其说,把自己写的这个事写圆了,也就过得去了。

西江月·胡杨

黄叶千年不再,伊还沙海从征。千年枯干向青冥,守望天边伊影。

亲吻千年热土,只为不了深情。千年又是绿枝横,又是一番风景。

这首词表面上看,重叠的词用得特别多。“千年”出现了四次,虚词用得特别多。一首词要想填得灵动,虚词的运用非常重要。如果一首词里边没有虚词,那么这首词就给人一种质实的感觉,也给人一种呆滞的感觉;虚词用得多了,又容易产生流滑之感;虚词用得多、用的不恰当,这首词就显得轻飘飘。所以,用好虚词是填词很重要的事情。

西江月·策克口岸眺望外山李陵解甲处

壮士经行何处,那山可有征痕。匈奴白草汉家巾,记得英雄遗恨。

漠野风南云北,雁边车水秋尘。相逢一笑旧时人,只是真情难问。

这首《西江月》专写李陵。李陵是和弱水、居延泽联系在一起的最具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李陵的悲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第一,他是汉武帝亲自提拔重用的五个青年将领之一;他出征时,战功赫赫的韩延年只是他的副手;曾经的伏波将军路博德,一说是做他的接应,一说是调往别路留守。汉武帝对这五千步兵又能有多大期望呢?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居延泽是离单于王庭最近的点,这支奇兵也许可以直捣单于王庭。所以,汉武帝听说他投降后,爱恨交加,杀了他所有亲人。第二,他是单身鏖战的武人,与失败的英雄项羽、韧性反抗的伍子胥一样受到鲁迅的推崇。他带着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步骑兵鏖战八昼夜,且战且退近千里,在离汉塞遮路障不足百里的地方,战败投降。不能说他没有蓄势再起的谋算,他的投降令人同情。这种敢于单身鏖战的血性,值得称赞。第三,他是怀有爱国爱不成的的悲愤情感的。这从他送苏武归汉时的诗中可以看出:“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