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政治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

报告人:李海青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简 介: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海青围绕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具体部署、政治保证这五个方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敬请关注。
总播放:130512
发布时间:2020-08-20 16:42
  • 把握新时代的内涵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提。本段报告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海青从新的时代课题、新的实践成就、新的开创意义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时代的基本含义。[文稿][课件][专辑]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我们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八大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方面建设,及国防军队建设、外交能力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在经济领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治领域要健全法治,发展协商民主;文化领域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社会领域要推进社会公正,维护国家安全;生态领域要推进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国防军队领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外交领域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现祖国统一方面要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 使命能否实现,布局能否推进,部署能否落地,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在党的建设中,把握好中央推进从严治党的逻辑思路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做保障,以领导干部为关键,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紧要,系统谋划,固本培元,标本兼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李海青

    李海青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视频

    点击观看高端论述

    点击查看课件

    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交流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理论,基于要把这一新思想的内在逻辑讲清楚、讲明白的考虑,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跟各位交流。一是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要想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二是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我们在新时代要担负的历史使命。三是明确中国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四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改革发展八大领域具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八大领域有了新的要求、新的论述。五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问题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入领会把握相关的新理念、新要求。

    以上五个方面逻辑关系明确,层层递进,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各位做一个交流。

    一、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

    要想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把握新时代的基本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现在我们强调新时代,一般是强调新的变化和成就,但实际上新时代也意味着新的挑战、问题和趋势,所以要把问题意识放在第一位。

    (一)新的时代课题

    新时代的第一个内涵是新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集中回答一个时代课题,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去坚持和发展的问题。新时代有新的发展趋势、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所以改革必须有新内容,发展必须有新目标。“新”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稍作分析。

    比如说,新时代社会主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过去我们的生产力很落后,物质文化需要构成了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今天人们的温饱需要已经得到解决,新的需要不断产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原有需要的不断升级,加上新的需要领域的不断拓展,综合在一起就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满足这一“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仍是不平衡、不充分的。所谓不充分,就是需进一步发展;所谓不平衡,是指阶层、区域、城乡之间,人们各方面需要的满足还不是很平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给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或者说,在今天,党和政府的工作必须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

    再比如,生产力由过去粗放的要素驱动,走向今天的创新驱动。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叫“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今天旧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没有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受制于西方,我们怎么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现在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很大一方面来自高科技领域。在现代化早期,我们可以模仿,或者叫“山寨”,但到了今天,在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一味模仿是不行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尽管难度很大,但势在必行。

    就分配关系来说,新时代也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过去我们常说把蛋糕做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渐实现共同富裕。今天蛋糕仍然需要做大,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要走向共同富裕,更要注重把蛋糕分好。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今天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亟待解决,拖不得了。全面小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就是尽可能推动落实社会公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如何体现?要靠共享发展。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分配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积重难返,不好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当年开启改革固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深化改革同样难度很大。

    生态环境在新时代也面临着新挑战、新要求。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比如出现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如今社会大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扬弃工业文明,走向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成为一种新趋势、新要求。

    意识形态方面由过去的解决思想僵化问题走向今天的解决思想分化问题。改革之初,人们思想僵化,亟需解放思想、打破教条。到了新时代,利益分化和西方思想的渗透造成了思想高度分化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很多社会焦点问题上,社会舆论并不完全一致,甚至差别很大。进一步讲,不仅社会舆论在很多焦点问题上呈现出观点对立,整个大的社会思潮在今天已经完全多元化、多样化了。人民日报社的记者马立诚写过一本书,叫《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从宏观上分析了当前思想文化领域思潮的归类和划分。马立诚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除了处于主导地位的党的意识形态外,还有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等,可见思想分化之严重。

    在新时代形势下,面对思想高度分化的现状,推进思想整合、凝聚改革共识是有挑战、有难度,但必须予以正视、予以解决的问题。宣传工作一方面要讲成就、鼓舞士气,同时也要直面问题、整合分化、凝聚共识。

    公共事务由过去的管理走向今天的治理管理以政府为主体,政府拍板下的命令必须、无论如何、一定要执行,而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相关利益群体、老百姓共同参与把问题解决好,是多元主体的协商共治。新时代,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条件下,民智渐开,如果在很多公共问题的处理上,政府像过去一样单方面拍板决策,老百姓不一定买账。在权利思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政府要学会协商,社会转型要求国家从管理走向治理。

    就国际战略来说,我们由过去的“韬光养晦”,走向今天的更加有所作为。邓小平曾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毫无疑问,“韬光养晦”在今天来讲仍然很有必要,毕竟我们不能太张扬、太高调,但另一方面,在某些领域,我们也需要更加有所作为。今天,全球交往中产生的利益在不断增多,只有我们在某些领域更加有所作为,才能更好地捍卫国家利益,为世界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新的挑战、新的问题,要求我们的改革要有新内容,发展要有新目标,谋划要有新思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一思想基于实践要求而产生,产生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实践成就。因此,新时代的第二个内涵就是新的实践成就。

    (二)新的实践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实践成就进行了多方面概括。

    在经济领域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现在稳居世界第二,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可以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革领域,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到现在,共出台了1700多项改革举措,基本确立了主要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

    生活领域,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特别是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一定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外交领域,十八大以后形成了点、线、面、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点,指的是中美、中俄大国的重点;线,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面,指非洲、拉美两个面;边,指我国的周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有了新构想、新格局、新突破。

    治党领域,我们党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这种巨大的变革、成就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条件、前提和基础。

    新的开创意义

    新的历史性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八大后五年来的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气象、新的高度、新的开创意义。对于新的开创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三个意味着”来说明。

    第一个意味着是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讲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站起来,改革开放使我们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我们强起来。从进入新时代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阶段都属于强起来的历史时期、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强起来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在高科技领域逐步赶超西方,取得引领地位;二是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个意味着是从社会主义角度讲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为什么这样讲?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很多人犹豫、观望、徘徊、失望,甚至绝望,但信心不能丢。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推动了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从低潮走向复兴。

    第三个意味着是从现代化角度讲的。过去,很多人认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模式具有普适性,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成功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其他国家可以学习、借鉴、吸收。我们称其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尽管不同于西方,但成就巨大,具有世界意义。

    “三个意味着”分别从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角度说明了与过去相比,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达到了新高度,开创了新局面,具有了新的、更高的境界和层次。

    以上是新时代的个内涵:新的时代课题、新的实践成就、新的开创意义,三者逐步递进,这样把握起来比较全面。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