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统一指导原则 不搞大拆大建

专家解读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统一指导原则 不搞大拆大建

央广网北京8月3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8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8月30日,控规全文发布。进一步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么建设首都”的重大问题作出解答,首都规划建设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两位北京城市规划与治理的专家接受了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的专访,从业内视角进行深一度解读。

尹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是本次规划被征求意见的专家之一。

新闻有观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规划调整最重要的关系是什么?

尹稚: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要处理好“都”和“城”的关系。这次的一大亮点,在于把“都”的发展跟“城”的发展做适当的区分。未来二环以内的核心区主要承担最核心的国家管理职能,即政治中心。而北京市发展需要的各种职能,或不属于首都最核心职能部分的中央某些机构,应作适当的疏解。

核心区的功能相对来讲核心功能更突出。随着北京副中心与雄安新区的建设,非必要的功能会得到疏解,核心区的环境不再过载,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资源压力也会被缓解,较为严重的“大城市病”也有望治愈。一些以往央产和北京市的不动产之间的顽疾和烂账,在规划调整后也会更容易解决。

新闻有观点:是否就意味着现在居住或工作在核心区的一部分人,未来很可能要迁出去了?

尹稚:不能简单这么理解。规划图中的大部分地块还是黄色的,代表居住区。并不是说要把人轰走。老城区内现有的一部分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在主动响应北京市的老旧公房的腾退改造项目。总之人口的变动情况并不简单,它跟城市的功能职能以及未来的这种市场驱动下的要素配置所发生的变化可能都会有关系。“以时间换空间”,不是大拆大建的过程,是遵循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的渐变过程。

新闻有观点:规划将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从33%提高到38%,增量从何而来?

尹稚:这个增量真的来之不易,前所未有。北京二环以内的首都核心区能够维持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作为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文化实物载体存留下来,对文化长远的传承和弘扬有深远意义。

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很长时间处于一种退守的态势。效率高于保护的时代中,人们不断地受到新的发展冲动的诱惑,对于值得保护的东西没能力去保护。现在33%的比例已经意味着其价值可能受到损害,这次扩区扩容带有抢救的意义。

新闻有观点:这次调整并非一时之功,背后有怎样的背景和原因?

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初规划是在低生产力的条件下形成的,无法很好适应高强度的现代化生活,但由于其独特和珍贵性,我们也不能盲目改变、拓宽,以至于毁掉原来旧城的格局。就好比人的脚长大后,通常情况下会换个大号的鞋,但如果是超级宝贵的水晶鞋,你还真不能砸了它、换了它,只能把营养放在其他地方去长。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申办亚运会成功时,北京市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2001年申奥成功后,更是对控制老城的拆改建有了更严格的法律措施。这些年一线的工作人员历尽甘苦。这次中央高级别批复,就是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指导原则、统一指导体系。

新闻有观点: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在多长时间内看到变化?

这次规划调整的效果肯定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意义在于建立起一种中长期的预测性,减少不确定性。在这一基础上,老百姓可以对未来的积蓄、投资、工作方面的长期规划进行调整。例如,考虑到过度集聚的教育资源日后可能会疏解到其他地区,再在核心区炒作学区房就不再明智了。

市场怕什么?主要怕变化。通过明确首都核心区的发展战略与基本格局,这次规划的批复也增强了社会治理信心和市场信心,是一颗定心丸,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郑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市政协委员。他长期以来对北京市的城市建筑改造、规划实施进行观察,在北京市两会上曾提交过核心区建筑改造的相关提案。

新闻有观点:核心区建筑改造应该注意什么?

郑实:在非首都功能腾退之后,公共建筑面临着功能性质的改变和品质的提升,改建过程应该避免大的浪费。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考虑环保改造、绿色改造的可能,尽量避免大拆大改。改造机电设施,建设智慧建筑就是一种方案,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够提升建筑的品质。

新闻有观点:首都核心区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深度交融的地方,而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如何和谐统一?

郑实:北京的老城非常优美,在现代改造的过程中,确实也伴随着许多争议。要把看似矛盾的两者统一起来,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恢复老城区的重点在于恢复文化内涵,而形式上的“假古董”,即现代的仿古建筑,并不是我们倡导的方向。其次,现代性的建筑语言只要符合老城区自身的内涵特点,就不应受到排斥。例如,在尺度较窄的街道,就可以建筑尺度较小的现代建筑,达到传统上亲切友好的效果。

同时,要培育社会的审美文化,在公众中进行广泛探讨。最后,不能只关注美学层面,从而忽略了建筑的本质是否与城市功能贴合。

新闻有观点:这次首都核心区的规划着眼于中长期,您提过城市规划的“弹性”与“生长性”,北京核心区规划的“生长性”何在?

郑实:所谓的“生长性”体现在北京核心区的非法定规划之中。规划都可以被分为法定规划和非法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等等,都属于前者,而城市街区风貌、色彩、尺度上的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的提升,则属于后者。

法定性规划带来权威性,非法定性规划带来灵活性,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而对于成功的城市规划而言,两者都不可或缺。北京核心区规控不同于新区的规划,它有其独特的地方,其焦点在于既有建筑的保护与品质的提升,这恰恰是城市设计所擅长的。考虑到这一点,必须厘清法定规划与非法定规划的边界和管辖范围,在确保严肃性的同时为生长性提供较大的可能。

1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供图)

监制:郭静

记者:王娴

编辑:曹博、王一夏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