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张双棣:吕不韦和《吕氏春秋》(3)

安国君(即孝文王)继承了秦昭王的王位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子楚自然地继承了王位,成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于是吕不韦从一位富商巨贾变为了秦国的相邦。

(四)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

庄襄王在即位三年后去世,太子政继立为王,并于九年后亲政。吕不韦在做相邦的十二三年中,对秦国统一六国做了很多贡献。

1.对内

吕不韦任相邦期间,于秦王政元年让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了郑国渠,使关中的万亩盐碱地变成良田,使秦国的农业发展起来。除此以外,由于吕不韦本身就是商人,所以他很重视经商。在吕不韦任相邦期间,秦国的工商业也非常发达。

2.对外

吕不韦率兵向东的战争在史书上有两次记载,最重要的一次是他灭掉了东周。东周虽然在当时是一个小国,但仍是列国名义上的天子。所以吕不韦灭掉东周这件事实际意义虽小,但象征意义非常大。此外,吕不韦任相邦时,秦国大将蒙骜屡次出兵向东扩展,建立了颖川郡、太原郡等地,使秦国的疆土扩充了很多。

3.文化

在文化方面,吕不韦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他命自己的食客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除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外,在文化方面也是一件创举,它改变了人们印象中秦国“重武轻文”的形象。

(五)吕不韦和秦王政的矛盾

吕不韦和秦王政有着很深的矛盾,这也是吕不韦被迫自杀的原因之一。我们在《史记》和《战国策》当中没有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明确记载,但是从《吕氏春秋》中可以看出,秦王政秉持着秦国一贯的传统——君主专制、严刑苛法和穷兵黩武,这与吕不韦的主张是完全对立的。

1.虚君实臣与君主专制

吕不韦在政治上主张虚君实臣,他的政治思想基础是“效法天地”。他认为,君主是“天”,臣子是“地”,“天”是虚的,而“地”是实的,所以让君主不要干预具体的事务,让臣子去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这一点与秦王政的政治思想完全相反。

2.民本德治与严刑苛法

秦王政采取的是传统的法家思想,要严刑苛法而吕不韦要实行民本德治,他认为要以民为本,“德治”要以“德义”作为治理的依据。这一点与秦王政也是完全对立的。

3.义兵与穷兵黩武

在秦昭王时期,自商鞅变法后秦国就以斩首为功,即杀的人越多功劳就越大,所以每次战争都要杀十几、二十几万降卒。而吕不韦主张以义兵统一天下。他认为统一六国一定是需要战争的,但是用兵要讲“义”,他把六国的君主称作暴君,要“诛暴君而振苦民”,拯救在水深火热中的六国老百姓。

在以上三点上,吕不韦和秦王政的矛盾很大,所以秦王政亲政以后要立刻除掉吕不韦。

(六)吕不韦之死

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政后想杀掉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的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政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秦王政十年,秦王政以吕不韦跟嫪毐谋反的牵扯,免去了他的相邦职务,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命其前往河南的封地。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政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与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意思是要没收了吕不韦在河南的封邑。吕不韦一想到自己逐渐失势,害怕日后家族蒙难,就喝下酖酒自杀而亡。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