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 蛇口工业区:从排头兵到新标兵

本刊特稿 蛇口工业区:从排头兵到新标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蛇口工业区是深圳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的缩影。

——编 者

蛇口工业区:从排头兵到新标兵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短短40年时间,深圳书写了从一个南海边陲小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的世界奇迹,而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道路上,离不开这样一个名字——蛇口。蛇口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伟大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历史选择了蛇口

1979年1月31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一个多月后,时任国家副主席李先念亲自批示同意《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同年7月8日,开山破土的火炮在深圳一隅炸响,宣告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正式诞生。此后,蛇口工业区迅速崛起、举世瞩目,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中的特区”。蛇口工业区的掌舵者——“改革先锋”袁庚把蛇口比喻为“中国开放政策的‘经济试管’”。为什么是蛇口?蛇口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

适逢其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时,临危受命的招商局新任掌门人袁庚希望跳出香港到内地求发展,围绕航运业务,兴办实业。一个历经十年浩劫后百废待兴的国家与一家经历百年沧桑的爱国企业寻求复兴的共同追求,交织出“蛇口试验”的天时。

适逢其地。当时的蛇口是处于中国南方的边缘小渔村,试验的试错成本和改革的风险影响较低,地处边缘成了发展的地利。另一方面,毗邻港澳、背靠珠三角的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具备招商局所看重的良好建港条件,较低的地价和开发成本优势,使得蛇口成为最佳选择。

适逢其人。一群既有改革眼光又有改革担当、既有改革气魄又有改革胸怀的改革实干家,中国第一批打工仔打工妹、第一批下海创业的弄潮儿、第一批前来投资的外商……带着火热的梦想,勇敢地投入蛇口创业的沃土,成就了蛇口的辉煌。

二、蛇口书写了历史

历史选择蛇口,蛇口不负时代。蛇口工业区在解放思想、打开国门的伟大转折中,勇担先行先试的“试管”和“窗口”作用,以敢为天下先的无畏勇气,提出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开展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新变革,采取了一系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举措,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对外经济的开放,解除了生产力的束缚,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社会转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科学精神,蛇口响起了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奏响改革开放的启幕乐章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蛇口工业区创办以后,不断冲破思想禁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努力倡导全新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契约观念、绩效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等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很大程度上引领推动了全国的思想大解放,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精神力量。

1981年3月的一天,袁庚在从香港回蛇口的轮船上,写下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六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获得邓小平同志的肯定和赞许,并在国庆35周年游行队伍中蛇口工业区彩车上醒目出现,从此响彻中国,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发表,蛇口工业区又竖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语牌,表达了蛇口干部群众脚踏实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为排除思想上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承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红色基因,蛇口摸索出的24项第一,奠定改革开放的理论实践基础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蛇口工业区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基本出发点,遵循经济规律,在区域内大胆进行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率先推行了工程招投标、干部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企业股份制及工会工作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试验,创造出24项中国第一或全国之最,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贡献了著名的“蛇口模式”,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创造了一个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范本。

在贡献“蛇口模式”的同时,蛇口这片体制改革的沃土,也是中国第一批现代公司的摇篮。在蛇口创立、成长的一批企业,包括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平安保险、华为、金蝶等,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搞活企业的标杆,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发展不可估量的重要力量。“蛇口基因”也成为深圳和深圳企业家的精神标识,被一代代的深圳企业家不断接续与传承。

弘扬胸怀世界海纳百川的优良传统,蛇口推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掀起了新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时代浪潮

早在1978年10月,招商局即确定了包括“立足港澳、背靠内地、面向海外”的经营方针,提出“适应国际市场的特点,走出门去搞调查,做买卖”。招商局创办的蛇口工业区作为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开放型、改革型的工业园区,坚持“三个为主”“五不引进”的原则,即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产品市场以外销为主;来料加工项目不引进,补偿贸易项目不引进,残旧机器设备不引进,不能处理的污染工业不引进,占用国内配额的项目不引进,走出了一条以外资为主、内外资相结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1979年9月5日,蛇口工业区引进新中国第一个外资企业——中宏制氧厂。1980年1月,蛇口正式招商引资,向世界发出投资邀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信号,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拉开了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大幕。在40余年的开发建设中,蛇口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自主权、政策和自身资源,坚持对外开放,有效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经济发展,而“三资”企业也成为蛇口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三、蛇口依然在路上

1992年之后,创立之后兼具政府职能的蛇口工业区逐步回归企业本色。之后的蛇口,从未忘记过初心与使命,从未放弃过尝试与探索。2015年年底,顺应发展变化,以“招商蛇口”为品牌进行了重大无先例重组,实现了自身发展的华丽转身。进入新时代,招商蛇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传承“招商血脉、蛇口基因”,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努力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排头兵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标兵。

争当践行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标兵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招商蛇口始终坚持“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把企业战略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一方面,紧扣“中国成长”主题,与深圳市继续携手共舞。2015年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成立,蛇口划入广东自贸区,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2016年10月30日,在离当年开山第一炮不远的地方,由招商蛇口建设的全国最大的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太子湾邮轮母港落成,成为深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的新门户。另一方面,招商蛇口总结40余年的开发建设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前港—中区—后城”的新蛇口模式,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在与国家战略的融合中加快战略转型、优化发展布局、紧抓发展机遇,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

争当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标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招商蛇口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在有条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前港—中区—后城”的成熟蛇口模式,带动我国中小微企业“共同出海”。其中,由招商蛇口主导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以打通白俄罗斯出海口为战略目的,努力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欧亚物流大通道重要枢纽及国际化智慧型交易平台。参与开发建设的蛇口人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从深圳带到这里,激励着工业园建设者们夙兴夜寐,用实际行动和成绩诠释着“中国速度”。此外,把吉布提打造成“东非的蛇口”的计划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招商蛇口将进一步在海外因地制宜复制蛇口模式,提升海外运营能力,促进产业聚集,做实做优境外园区综合开发项目,续写蛇口传奇。

争当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标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招商蛇口顺应时代要求,以“做美好生活的承载者”为使命,坚定“将蛇口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的理想,积极探索、推行全新的综合发展运营模式,紧紧围绕城市功能升级、生产方式升级、生活方式升级,持续升级迭代“美好生活圈”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以生活品质为目的、以城市生长为半径、以生命周期为广度,不断努力为人民打造美好生活新方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作者系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关键词: 许永军 蛇口工业区 新标兵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