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基本需求 精准做好暖心工作 社会各界建言“十四五”北京“一老一小”服务

聚焦民生基本需求 精准做好暖心工作 社会各界建言“十四五”北京“一老一小”服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明确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和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等系列战略性举措。中共北京市委第十二届第十五次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七有”目标和市民需求“五性”特点,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四五”时期,预期“一老一小”民生需求将出现较快增长,要提前谋划好积极应对工作。

“一小”方面,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等因素影响,北京市义务教育将迎来入学高峰,个别区域学位呈现紧张态势。“一老”方面,60岁以上常住人口整体呈现加速上涨趋势,到2025年末将突破50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养老服务需求总量将快速增长、内容将更加多元。为此,社会各界通过“我给北京‘十四五’献一计”建言活动提议,通过多元化手段,满足“一老一小”民生需求。

一小:综合采取各类措施应对入学高峰

■ 机动供给灵活解决教育服务难题

“十四五”时期,北京义务教育入学规模将呈现先升后降的“波峰过境”特征,个别区域预计将出现临时性学位紧张,带来教育服务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补足,当年教育资源将出现明显缺口,而如果通过两三年建造学校补足缺口,再过两年又可能出现大量过剩。

“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保障义务教育入学需求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政府工作的基本方向。‘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应对入学高峰实施了一轮中小学校三年行动计划,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四五’时期同样面对入学高峰,我们的基础要好很多,可以采取的手段也要多很多。”市教科院副研究员李政介绍。

同时,他对未来解决教育资源短缺提出了建议:“首先,我们将开启新一轮的中小学校三年行动计划,快速建设一批学校满足入学需求。校舍的建设可采取装配式模块教室的形式,这种教室是绿色建筑的新载体,教室的结构、水电、装修全部在工厂集成,只要进行现场组装就能使用,建造速度快、建设拆改灵活,可在‘十四五’时期及时补充教学资源。其次,随着中心城区部分高校疏解任务的不断推进,海淀和西城等义务教育学位紧张地区可有效利用高校疏解腾退的校舍,临时增加部分需求。此外,在解决硬件需求的同时,建议北京市采用退休返聘、校企合作、区聘校管等方式,建立‘临时聘用教师机动库’解决师资需求。机动库可以在校教师和课外机构名师为主体,在解决临时性短缺问题的同时,还可成为建设综合高中、加强初高中学生职业能力挖掘的重要师资力量。”

■ 促进普惠幼儿园学位和灵活办托托位供给

“十二五”以来,北京市实施了多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效果明显。“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给予房租补贴、街道统筹区域内资源、鼓励公办园办分园、扶持城乡结对办园……”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王洋建议,“‘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普惠幼儿园从‘有效供给’向‘优质供给’转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区、不同群体,实行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和均等化的服务供给,解决辖区内幼儿园学位需求。”

除了3-6岁的普惠幼儿园外,0-3岁的托育工作也应引起关注。王洋建议:“‘十四五’时期北京要引导建立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积极运用社区办托、楼宇办托、居家办托等‘小而精’的灵活办托方式。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终端设备,打造集成式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监管平台。要综合促进托育成本降低,让便利优质的托育资源更加可及。”

一老: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送到市民身边

■ 放开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十四五’时期,社区居家养老应该更加重视‘服务下沉到社区’而不仅是‘机构下沉到社区’。”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徐逸智建议,“‘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为应对养老问题,进一步放开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势在必行。”

该专家建议,现有养老助残卡支持支付的养老服务内容可向所有合规市场主体开放,居家老人获得的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可能来自养老驿站、便民服务网点,也可能来自美团、赶集、京东等电商平台企业。同时,在社区推行“志愿+居家养老”新模式,以专业社工为主导、志愿者协助的方式开展养老服务,让老人就近享有来自不同方面的服务。为保障服务效果,要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群众监督奖励、采取黑白名单制度、严厉惩戒失信行为等配套工作。

北京医学输血杂志编辑部的退休干部蒋小南建议,要就近解决城区养老难题,可以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待所或培训中心,以及一些老旧厂房、街道房产,改建成养老服务设施。

■ 营造老年友好的宜居环境,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适老化设施。倡导家庭适老化改造,为更多老年人安装紧急呼叫系统。同时,应结合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发展智能穿戴用品、远程监护和康复辅助器具,让智慧养老惠及更多老人。”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段婷婷建议,她同时认为北京市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建议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产品和培训课程。推动高等院校、社区学院、企业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向老年人开放。鼓励养老服务机构组织老年课堂、老年游学等,丰富养老服务内涵。支持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老年在线教育,通过网站、手机APP等平台,开发线上学习等老年教育产品。

■ 深化医养结合,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是老年人关注的核心问题。北京市侨联智库专家、九三学社社员、北京大学教授王红漫认为,目前老年护理人员紧张,医养结合衔接程度有待提高。“要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指导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问诊与医疗保健服务,满足老人就近就医用药需求。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提供更多、更近的健康服务,日益增多的口袋公园、郊野公园将惠及更多老年人健身健康需求。”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