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老照片

重温老照片

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照片相关的每个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照片生产者从照相馆到每个人,拍照不必去照相馆找摄影师,自己就可以拍;照片慢慢变得比较便宜,洗印店数量逐渐超过照相馆数量,照相成为洗印店的附属业务;不久,数码相机取代胶片机,洗印店也逐渐减少,乃至消失。拍照越来越普及,被洗出来的照片也越来越多。这些照片要么在私人手中长久玩味、流传,要么在时光中逐渐湮没,不知所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人遗弃丢失,若干年后又被人重新收集整理出版。

《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一部摄影集,所收录的作品,是编著者晋永权数年来从旧货市场等渠道收集来的,照片的主人公和拍摄者均已佚名。

把重要的事件通过照片记录下来,这是在漫长的胶片时代里,照相对普通人最基本的功能。照相即使昂贵,为了记录人生中重要时刻的一种仪式,也值得购买。

被主人遗忘或舍弃的照片,有时会流落到旧货市场。这会以极低的价格被某些人收购。本书编者有时可以用一百块钱买回一大堆旧照片。通过变成印刷品,这些照片成了从时间缝隙里遗留下来的文献。

这些黑白照片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照片大多是在照相馆拍摄的。有的照片后期涂上了颜料,色彩鲜艳,但并不十分自然。那时照相机和胶片都比较贵,人们想照相得去照相馆。那里通常有户外和室内的不同场景,户外往往有水池和假山,室内有背景布,画的是当年流行的图案。

这些照片见证了个人、家庭或集体的重要时刻。以前,这些照片只在私人小范围内交流。在整理出版之后,这些佚名照片进入大众传播的层面,成为人们回望历史的见证。

书中有几张照片令人印象深刻。一张在书中的“读书看报栏”,一个小孩坐在小椅子上,跷着脚拿着报纸,一脸笑容。还有一张在“潮流青年栏”,一个短发青年女子侧对镜头,穿着短裙跷腿坐着,眼神里充满自信。第三张在“时代——我”这部分,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背对读者,眼睛透过镜子与读者对视。

还有一张集体照,照片里有三男三女,女人皆穿裙,一白裙女人站在正中,一侧身男人手执折扇。他们站在山坡上,像是在郊游。照片充满朝气和质朴的气息,其中仍然有令人陶醉的美,仿佛可以抵抗时光的冲洗。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