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判断力 掌握政治上的主动

提高政治判断力 掌握政治上的主动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政治上的主动是政治判断的结果,提高政治判断力是掌握政治主动的前提。

涉及辨别、推理和选择

政治判断力,是通过辨别、推理和选择,最终将其价值付诸事件上的意识能力。辨别是对现有事物的识别,推理是根据现实以逻辑推出未发生之事,选择是在现有事物中作出挑选。

政治判断的基础是政治辨别。政治辨别具有政治属性,但对政治事实的辨别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政治知识与个体的政治经验、政治阅历、政治观念息息相关。领导干部可以通过系统的政治学习和政治实践,不断积累政治知识和政治经验,提高政治敏锐性。

以经验提高政治辨别能力,有两个方面可以借鉴:一是把正确的政治观念与特定的人物相关联,这些特定的关联人物有助于党员干部区分正确的观念;二是把错误的政治事件集中展现,以便增强是非观念。

通过不同种类的关联物,在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在量上进一步强化,增强政治记忆、政治观念,影响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提高政治辨别能力。

政治推理的首要目的是作出政治预测,这一虚拟的逻辑推演最终决定实践行为。政治判断的过程就是政治推理的过程,即由现知的一个或几个政治现实推演出一个或者几个结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产生的结论,既有理论上的结论,也有实践上的结论。

推理包括分析和抽象。推理者往往能够注意到一部分的性质,这些性质具有一些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发现的特性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小前提是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大前提则需要通过学习而拥有更丰富的政治知识。

其中两大要点:第一,从整体中萃取出来的特性,可以反映乃至代表整体属性;第二,被萃取出来的特性比原来的整体属性更加明确地表明某一结果。

通常来说,学习能力比发现能力更容易掌握。所以,在不能短期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大量的教育、培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锻炼政治推理能力,最终促成政治判断力的提高。

在对政治长远目标认同的情况下,会出现个体短期私利与长远目标相一致或相背离的不同情况,这就会造成相同条件下政治选择的不同。根据个体趋利避害的原则,在没有很强理想信念的支撑下,一些领导干部会在长远目标与自身利益出现冲突时,有选择性地倾向于获取自身权益。这必将极大地危害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

不做两面人,不搞伪忠诚

新时代,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为此,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不做两面人,不搞伪忠诚。

就政治属性而言,领导干部提升政治判断力所依据的标准具有同一性,也不存在特例,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

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以是否有利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作为政治辨别的首要标准。在思想意识方面,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警惕西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干扰。

以人民为重,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在日常工作中,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辨别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序推行。

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改、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要坚持和完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徐学通,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