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观和传统文化观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报告人: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简 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张宝秀院长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历史观和传统文化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方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总播放:101685
发布时间:2021-04-27 09:41
  •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敬重历史,站在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历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为我们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武器。[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系统的传统文化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遵循。[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强调,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即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建设,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完整报告][文稿][课件]

     

    张宝秀 图片01

    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点此浏览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渗透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思维。什么是历史?历史的内涵就是对过去的记录。其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观是什么?它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敬重历史,注重从历史中探寻治国理政的经验,一直保持着对历史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站在党的事业、民族复兴的高度,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思维的重要讲话、谈话、报告和演讲等,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直抵人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习近平总书记思考问题,分析事物,作出结论,总是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问题和现象,为我们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观的阐述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外交、生态、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比如,2015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2011年9月1日,他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伟人,他把自己的一生,还有他的至亲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这番话时满怀情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读着这些充满豪情的话语,每一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爱国主义的激情都会喷薄而出。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学习、研究历史不仅在于获取历史知识,而且“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要有一种历史思维,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凡事放到时、空、人的框架中去分析:一是培育历史眼光;二是汲取历史经验和智慧;三是增强历史担当。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以史为鉴,由史知兴替。

    所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正是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出发,决定我们必然要选择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的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也有很多指示和关怀。2014年2月25日,他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过去说这个东西老旧了,该进博物馆了。现在,博物馆是文化的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给我们文化自信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三年之后,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