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戴有山:展示非遗魅力 激发文旅活力(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容

(一)非遗的概念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中指出,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二)非遗的主要内容

《公约》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第二,表演艺术;第三,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第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第五,传统手工艺。

《非遗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六个方面: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第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第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第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第五,传统体育和游艺;第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非遗包含的各个方面。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口头的语言创作和传播,包括诗歌、史诗、神话、传说以及对文化群体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他叙事表演和表述。比如,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藏族民间流传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柯尔克孜族民间传唱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再比如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是一种神话的表现形式。在《玛纳斯》的演唱比赛中,经常连续演唱几天几夜。

2.表演艺术

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表演实践及所形成的专业知识体系。“花儿”,是一种民歌,产生于明代初年,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因歌词中把青年女子比喻为花朵而得名。海南八音乐器,是海南主要的本土器乐,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八大类乐器为:弦、琴、笛、管、箫、锣、鼓、钹。黎族竹木器有璀璨的民族特色,不但在国内堪称一绝,在国际的乐器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中国传统民歌,以地域划分的,如陕北信天游、黄河号子、川江号子、江南丝竹、辽南吹打、西北花儿等;以族群划分的,如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客家山歌、苗族飞歌、土家族高腔;以音乐形态分类的,如山歌和小调、长调和短调;以艺术功能划分的,如劳动歌、爱情歌、叙事歌、革命歌、摇儿歌、仪式歌、叫卖调、哭嫁歌等;以应用人群类型划分的,如儿歌、童谣等。

传统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通常是祭祀、节庆等传统习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打柴舞,民间传说建茅屋时,竹竿不断从屋顶滑下,人们为避免打脚碰头刺脸,便不断地跳呀、跃啊,由于这情形颇具趣味,就逐渐模仿和改进,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打柴舞。由于打柴舞道具、节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极强的娱乐、竞技成分,打柴舞成为黎族著名的舞种。

传统戏曲也需要我们传承和保护。昆曲是古老的戏曲剧种。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昆剧有“中华戏曲之母”的雅称。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当地的本土文化象征之一。曲艺是我国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曲艺使用的语言与各地方言关系密切,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孕育了诸如章回体长篇小说等文学样式和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

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人在与自然、社会和群体相处过程中探索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制度以及相应的理念和实践方法;群体、族群的仪式,以及相关的社会习俗;周期性的、有特定主题的节庆等社会活动;等等。比如,傣族的泼水节,黎族的“三月三”。黎族“三月三”是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是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侗族款约,“款”是古代侗族地区的民间自治与民间自卫组织;传统侗族社区以不同层次、形式的款规款约为基础,界定人与人、人与村寨、村寨与村寨以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节期农历五月初五,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等民间活动。端午节没有代表性传承人,春节也没有,因为它们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具体来看,包括有关大自然的观念、农业活动和知识、药典和治疗方法、宇宙观、航海知识、有关天文和气象的知识和实践等。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知识体系和生产生活实践方式。

5.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包括纺染织绣、陶瓷烧造、金属工艺、雕刻塑作、漆艺、建筑营造、编织扎制、家具木作、工艺绘画、造纸和笔墨砚制作、印刷、食品及农畜矿产品加工等。

比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制陶是黎族重要的手工业之一,作为海南最早的移民和开发者,在史前时期,海南岛上已有黎族的先祖在此活动,陶器就是古人类维持正常生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器具,黎族原始的制陶技术自然也就留下文明的印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一项传统手工技艺。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4项(含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