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遵循

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遵循

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领导、改革发展、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共中央印发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条例》的发布,为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好《条例》,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遵循和最大优势,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不断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符合我国国情,利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贯彻落实,利于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一是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目标,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要按照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要求,选好配强党委班子和带头人。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学校领导岗位。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在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上形成合理互补。加强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的目标考核,激发班子成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以舍我其谁的精气神,主动担起学校发展的重任,积极破解学校发展难题,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三是要全面落实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切实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细化和落实党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具体制度。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正确处理党委与行政、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党委书记和校长之间的关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完善党委全委会议事、决策程序,加强对决策执行力度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书记校长沟通协商工作机制,确保党委领导作用发挥,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职权。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带头强化决策执行意识,自觉服从集体决定,及时研究提出落实决策的办法和措施。充分尊重领导班子成员意见,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补台,以班子的团结形成领导合力,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强化工作执行力。

二、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针对当前高校院系党组织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通过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基层打基础,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一是要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院系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具体工作规则和流程,保证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发挥应有职能。完善院(系)务会议及其议事规则,决策本单位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严格贯彻落实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党组织参与、引导和服务院系中心工作,在院系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推动院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形成院系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二是要选优配强院系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大力推广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大力选拔“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切实解决“懂党务的不懂学术,工作底气不足、威望不高;而学术科研带头人又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对担任党组织书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加强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选拔一批高学历、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教师担任党务工作者。健全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和考评激励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三是要适应学校特点积极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根据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将学生党支部建到实验室、宿舍、学生社团;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科研需要,在学科团队、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建立党支部,探索创新出国学习党员教师临时党支部设置形式。通过组织体系建设,把党员有效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和动员起来,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四是要规范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教育青年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入党申请人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解决入党动机功利化问题。注重培养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党员,更加关注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入党意愿。构建党组织书记与青年教师联系常态化机制,定期在工作、科研、生活等方面对青年优秀教师进行引导。结合青年学生个人成长特点和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特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党组织活动,增强组织生活活力和吸引力,锤炼党员意志修养。

三、必须站稳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校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对高校工作实现全面领导的核心任务之一。一是要明确意识形态责任主体。学校层面,要明确党委班子成员的主要责任和分管责任;职能部门层面,要细化组织、宣传、统战、教务、科研、学生、信息化等部门的意识形态责任,健全协同联动机制;院系层面,要注重把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贯穿到教学、科研、行政、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去;党支部层面,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政协同、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形成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意识形态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始终把坚持“两个巩固”作为根本任务,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强化最新成果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宣传,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加强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想政治课和社会实践,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三是要巩固坚守好舆论阵地。强化课堂、讲座、论坛等阵地的引导和管理,落实“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把学术研究与课堂讲授等区别开来,严格做到有纪律、守规矩。借助各类媒体平台、渠道和载体,做强线上正面宣传,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信息沟通协同机制、舆情监控预测机制、风险研判预案机制,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应对能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四、必须集聚人才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办学育人水平

改革创新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党委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紧紧抓住人才资源这一第一资源,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以高质量的办学育人水平更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一是要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强师资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程教学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激励教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成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引路人和学生心中的“大先生”。二是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在于人才。要加大科技创新激励、人才培养模式、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学术观,摒弃急功近利心态,团结汇聚各类人才,着眼学术科研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联合攻关,潜心研究真问题、埋头扎根做真学问,形成敢于担当、善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浓厚学术氛围,以更多的创新创造成果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不断增强高校发展内生动力。三是要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基础性人才、领军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把更多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更多关注师生员工所盼所需,让广大师生员工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