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莫林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莫林虎专家

莫林虎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高端论述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十八届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个阐述,来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我们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南宋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加入创新成分,使之永远充满活力。

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反腐倡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和法家思想中。中国古代的精英就是士大夫。儒家特别强调,要想成为社会精英,应该怎么做?在古代,“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启蒙教育称为“小学”。因此,成年人以后,要想成为社会精英就必须学习《大学》的内容。《大学》里说,要“格物致知”,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然后“诚意正心”,树立正确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怎么做出贡献?那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要成为社会精英,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叫“诚意正心”,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内圣外王”,内心纯净、志向高远、品德高尚;进入社会以后,才能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精英,完成“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

儒家强调思想品德的修炼完善,那么,法家强调什么?法家强调依法治国,按制度办事。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当时最强大、文化最发达的国家是齐国,地盘最大的是楚国,可是最后统一中国的既不是楚国,也不是齐国,而是当时在西北地区崛起的秦国。秦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之后,其制度的先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成为当下反腐倡廉的重要传统思想来源。我从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理想引领,修身自律,以身作则。这一点是儒家特别强调的。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这集中体现在儒家思想中。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之后,科举考试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经典。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经”不是一般的经,而是儒家经典。因此,中华民族的信仰体系是从哪来的?就是从儒家思想来的。那么,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就是“修、齐、治、平”。

北宋张载进一步明确,作为社会精英,作为读书人,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就应该做这些事情:“为天地立心”,这就是价值观;“为生民立命”,为老百姓做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让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社会。这是儒家的理念。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儒家的这种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理念里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所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与中华民族的信仰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句就是这么说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什么是先锋队?先锋队就是社会精英,就是民族的精华,就是社会的栋梁之材。所以儒家认为要想成为精英,首先道德品质就必须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超出一般人的水平。这便是儒家讲的“诚意、正心、修身”,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来修炼自己的品行。

2015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其中第一严就是“严以修身”。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是从传统文化中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儒家特别清楚一个人要修炼是非常艰难的,如儒家五经之一《尚书》中所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人内心的欲望一旦不加以约束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欲望的膨胀,会犯错误乃至犯罪。

“道心惟微”中“道心”就是理想信仰,其在人内心中本身是有的,但是一开始非常微弱,只有不断地暗示自己,不断地用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来修养自己的品行,故“惟精惟一”就是一直坚持不懈地修炼,最后达到“允执厥中”的水平,即言行达到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再如《孟子·尽心上》里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孟子在这里讲的就是社会精英必须担当社会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中国儒家特别强调的。在《孟子·告子下》里面有进一步的解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为只要有了坚定信念就可以渡过所有的劫难。  

孟子还讲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别人给你送东西,当你明确知道这个东西是不合法的时,要坚决不做,坚决不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像孔子说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即在关键时刻能够冲得上去,在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

2013年11月,也就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菏泽市视察时给市委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用传统文化来教育干部的方式:“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作为一个地方官员,要承担责任。“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一定要与人民共甘苦,共患难,要承担起自己对人民的承诺,对民族的承诺,因为干部入党时是宣过誓的。

2016年1月,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心学”从哪来? “心学”是王阳明所创立的,是明朝中期中国儒家学者对儒家理论的创新形态。“心学”特别强调要知行合一,要致良知,要在各种危难面前达到不动心。故此次会议里仍然沿用传统文化的概念,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正心、修身”,是儒家《大学》里面的措辞。此次会议公报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高标准在前,以德为先,既道德感召性(发挥儒家提倡的),又强化纪律约束力(法家尊崇的)。广大党员向着高标准努力,心存敬畏和戒惧,就能坚守纪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言明,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责任编辑:范璧萱(实习生)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