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重视家教,培养善能。中国儒家思想尤其注重家教,重视家族文化,《礼记》有云:“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 。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延伸,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正因为如此,《大学》里面才讲要“修身”然后“齐家”。先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符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然后才能出去治国平天下,所以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把家治理好?就要有家训,家训就是现在的家教。也就是祖辈和父辈怎样去引导后人,给后人率先垂范。运用家训和家戒来教育家人在中国有三千年的历史。
我们每个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面渡过的。因此,中国非常重视家教,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老话,意即上学之前每个人的基本人格就已经形成了。
在这里讲一个以家教来进行反腐倡廉并且做得非常好的例子。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里面有个郑氏家族,家族的宅院到现在还有,总面积约六千平方米,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教育基地。这个家族从北宋到清朝都在此居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以孝义治家闻名于世。其中有168条传世家训,叫《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家教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郑氏规范》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把儒家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很强的行为规范。如关于廉洁从政方面,明确指明如果出去做官,只要贪污受贿,死后就不能入祖坟。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非常严厉的惩罚,因为入不了祖坟,就代表着从这个家族里面被开除出去了。正因为如此,这个家族从宋朝一直到清朝有173人为官,尤其是明朝的时候为官的人数更多,但是这个家族的人有一个特点,没有一个人因为贪污而被罢官的,所以被朱元璋御赐为“江南第一家”。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他曾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五六岁随母亲买《岳飞传》和《岳母刺字》时讲道,“‘精忠报国’四个字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这与习近平总书记严格的家教是有关系的。
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88岁“米寿”之时,习近平因当时在福建工作,没有办法回来参加父亲生日的庆典,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信。从这封信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家教对习近平产生的重大影响。他说:“父亲的节俭极尽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可见,习近平同志能够成为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伟大领袖绝非偶然。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在回答众议长菲科提出的“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问题时,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实这就是儒家思想的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后形成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6年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提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十四条也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得违规任职、兼职取酬”。这是中国家教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当下反腐倡廉中的一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