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莫林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5)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康思想与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中国儒家的社会理想集中体现在《礼记·礼运》中,其中孔子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

简单来说,“大同”就是儒家的最高状态,思想觉悟和行为举止都是以“天下为公”为标准的状态。在整个国家中,所有的重要资源属于全体中国人民,每个人都想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天下为公”。

小康是“天下为家”的状态。《礼记》中说:“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家庭及家族努力,最亲近自己的家人,最关爱自己的子女,获取的财富和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虽然有私心,但是政治清明,国家治理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这时候的领导人物是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孔子对此说:“喟然而叹”,他说就算是“小康”社会他也没经历过。而在中国古代“小康”是一种理想状态,“大同”是一种最高状态。“小康”也只是在某些时候短期实现过。虽然“小康”的状态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但是古代对于“小康”的理解是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即制度各方面都是比较完整的,百姓都是守规矩的,这时候人民安居乐业。

“大同”在古代根本不可能实现,“小康”也只是在少数的盛世和治世一定程度的实现,比如“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等。然而即使在开元天宝年间,即唐朝最繁盛的时候,仍有杜甫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故“小康”社会在中国古代,即使是在治世和盛世期间,也只是在少数的时候一定程度实现。

中国共产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正是儒家的大同、小康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党员干部奋力拼搏,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还讲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的过程中指导非常有力,比如提出接地气的“两不愁三保障”,让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山海情》里脱贫问题之所以能够解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的“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各级干部到村里激发群众,让群众自发地主动改变自己的命运。

脱贫干部也做了很多贡献,如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该地99%是山区,而且石漠化面积达到了75.4%。在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带动之下,该地区农民积极努力,修路、做梯田,完全改变了西畴的面貌。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是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和群众不断奋斗的结果。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与新时代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上文提到,中国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大同”,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天下为公”,即所有人、国家所有的资源、最重要的财富都是大家的,大家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选贤与能”,相处非常和谐。这个时候“是故谋闭而不兴”,所以阴谋诡计不搞了;“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小摸没有了;“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个是很理想的状态,孔子说的“大同”在历史上从来没实现过。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能把“天下为公”的理想付诸实现并不断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2020年,益普索调查显示,在全球27个国家中,中国政府得到的认同是最高的,约为93%,而美国排在第十左右。2020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布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的报告,结果表明中国政府的支持率和满意度是93.1%。同年7月,美国知名公关公司爱德曼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5%,在受访国家里面排名第一。当时被调查国家一共有11个,分别为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日本、墨西哥、沙特、韩国、英国、中国和美国,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而中国排第一的原因在于干部舍小家为大家,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好生活。

中央和国家机关向贫困村派出第一批干部中的国家审计署的姜海泉,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型代表。他干了两年以后,村民说:“姜书记太好了,万一换了新干部,接不上茬怎么办?”所以村民连续两次发出盖手印的联名信,请求姜海泉书记再干两年。

姜海泉女儿的日记上说:“我的爸爸原来是白白的帅帅的,可是现在晒得黑黑的了,因为他在贵州高原大山里的贫困村扶贫。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去了,现在三年多了还没回来,我也很想念爸爸。” “爸爸说他想我时就视频看看我。爸爸说,山村的孩子没有鞋穿、没有书读……”后来姜海泉说,我只是在我们家小孩最好玩的那几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期间四年都没见到,但是换来的是村民的认同,是老百姓对我们扶贫干部、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正因为如此,社会越来越和谐,对政府的认同率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范璧萱(实习生)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