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莫林虎: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6)

五、以文化人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其中“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讲得特别好。中华民族是很讲德行的民族,中国人很讲感恩之心。对自己的民族感恩,对别的民族,比如曾经帮助过中国的白求恩医生、印度的柯棣华医生心存感恩之心,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集体学习时也提到,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而“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易经》,原文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先形成一个文化,然后再来引导和熏陶民众,让整个社会朝向善的方向发展。

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也是要在治理国家时,把人民善的方面激发出来,引导整个社会向善。《论语·为政》里提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指道德品质,即用优秀的品德引导人民,再用规矩用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以此引导人民通晓礼义廉耻,并绝对不会越轨。中国一直很强调要对人民进行教育引导。

这点做得很好的是王阳明的“心学”。他主张平定内乱后先建立地方政权,之后设立社学,采用严师的方式发展教育。同时还制定了《南赣乡约》,通过制度和教育两个方面来引导当地的民众,使其慢慢不断地向善。后来明清两代都是如此,只要哪个地方发生内乱,一般是在几个省或几个县相邻的容易出匪患的地方设立一个地方政权,之后再把教育跟上去,然后再设立乡约性质的,即自治性质的规则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通晓礼义廉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文化非常重要。

在广西和贵州交界的乌英苗寨,既有苗族、瑶族,还有壮族。一共有145户,700余人,其中104户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41户在贵州。村主任,梁秀平,44岁,76年生人,初中学历,属于村中70后里学历最高的,其妻潘妹秋,和很多当地妇女一样,没有文化,一天学都没上过。因为贫穷,他们那里的女孩都不上学。2009年,村里新一代的年轻人吴辉忠,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让梁秀平看到自己孩子的希望。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还有教育精准扶贫逐渐开展后,直到2019年,梁秀平的儿子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圆了他们家的一个大学梦。

更重要的是,由于村里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原来没上过学的那些农村妇女也开始学习。如此整个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仅富了,观念也转变了。村民开始上网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当年上不了学的村主任梁秀平说:“苗寨的未来,人才是关键。只有不断有年轻人考上大学,才能扛起家乡发展的重任。”

脱贫攻坚解决后,接下来就是乡村振兴问题。苗寨的芦笙是苗族文化的根,乌英苗寨爱笙如命,其笙曲和技法融合了桂黔两省的民族文化,自成一体,乌英苗寨芦笙队曾在比赛中获得过第五名的成绩。乌英苗寨还组织了女子志愿消防队。因为村子离消防队比较远,就在村里面自己搞了一个消防队,并在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进行消防演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说,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塑造并形成一种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范璧萱(实习生)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