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激情岁月 诠释精神内涵

回望激情岁月 诠释精神内涵

今年4月24日,是中国第五个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中国航天报》全媒体平台从3月开始便策划推出主题为“铭记第一星 精神永传承”系列新闻文化传播活动,以此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激励新时代航天人不忘传统、勇于奉献,早日实现航天强国梦想。整个策划历史纵深感强,故事讲述亲切生动,成为献给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的一份厚礼。

回忆:珍贵史料还原伟大历程

“铭记第一星 精神永传承”系列策划很注重收集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有关的历史故事。“说出你的故事·我与东方红一号”有奖征集活动面向当年参与过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工作的航天人,以及当年在工作生活中与东方红一号卫星产生过交集与感悟的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各类回忆文章及图片、视频、实物等。“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全景式口述历史主题采访活动则寻访当年参与该工程研制的科研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带读者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4月1日的《中国航天报》推出了《说出你的故事·我与东方红一号》栏目的第一篇文章——《永远的“东方红”情怀》。这篇文章回忆了如今作为我国静止轨道风云气象卫星总设计师的李卿参与第一代人造卫星研制的经历。李卿当时从事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跟踪测试系统的研制。文中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年天气异常闷热,因在一间没有空调的房间里连着几天调试仪器设备,李卿的屁股上捂出了好多疥疮,并流出黄水,最后疼得连凳子都不敢坐。细节的讲述,讲出了科研人员的辛苦,也讲出了所有人对“东方红”的情怀。

4月21日和4月22日的报纸推出了整版报道,取名“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他们见证‘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几个整版的报道中,涉及很多不为人熟知的相关岗位,记录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比如《发射阵地上惊心动魄的排故》便记录了发射机工作电流增大这一突发情况,文章通过口述人刘福余的讲述还原了工作人员经过重重努力排除故障、使得卫星按照原计划发射的曲折“瞬间”。

不仅是用文字呈现的故事,报纸上呈现的历史照片也十分宝贵。《东方红一号发射动员誓师大会现场》《镶有毛主席像章的〈东方红〉音乐装置》等图片还原的历史时刻,成为航天人筚路蓝缕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

科普:这种“追星”不一般

4月23日,中国航天报微信公众号推出了一期名为“追星”的Vlog,但出镜记者要追的不是一般的明星,而是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如今仍在太空飞行,人们在地面上还能看到它。今年3月28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有一次约7等星亮度的过境。当天晚上,中国航天报微信公众号小编和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原馆长)朱进共同前往北京顺义区拍摄下卫星过境的照片和视频。记录这一过程的Vlog以及微信推文中详细介绍了几个问题,比如,东方红一号为何能一直运行50年?怎样查到卫星的最佳观测时间?用相机拍摄卫星过境照片困难吗?这一篇推送干货满满,而且用视频呈现的方式也容纳了更多信息,起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网友“我爱小鲸鱼”留言道:“这个策划好棒。”

不只是“追星”Vlog,中国航天报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你知道东方红一号吗”街头采访活动,并用视频的形式呈现,展现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于东方红一号的认识。

为了普及航天知识,《中国航天报》还在纸媒和新媒体端都推出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知识问答活动”,问卷中涉及很多航天历史大事和知识。官方统计显示,截至4月23日,7天时间里共回收4300余份答卷,其中,80分以上(含80分)超过400人,不难看出,要想答好问卷还真得好好查找相关信息。这种知识问答的形式也让航天爱好者们可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扎实、了解更全面,是非常有效的科普形式。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激励来者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50年,但经过50年的不断发展,东方红一号也迎来了众多来自中国的卫星“伙伴”,50年间,中国制造的卫星从“横空出世”到“众星闪烁”,这一切离不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更离不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在“铭记第一星 精神永传承”的相关报道中,许多亲历者回忆了当时筚路蓝缕的艰辛。缺少经验和技术,就靠着不断摸索蹚出一条路;工业制造水平落后,就不断修改调试一直到发射前夕;物资紧缺,科研人员因营养不良而浮肿,中央领导从全国调运鱼、肉、豆制品,努力让科研人员吃得好一些……这些回忆中的故事,诠释了“两弹一星”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涵。

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和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工作的人们在多年之后向采访的记者回忆起当年的工作状态时,有许多人都提到,当时为了科研工作,他们甘愿到艰苦地区、隐姓埋名的历史。比如,为了给东方红一号卫星做电池,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江南梅岭电源公司老一辈电源设计师们从北京到贵州遵义,离开繁华的大城市、离开亲人,用化名“凯山”开展研制工作。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在如今仍然是必要且可贵的精神,值得大力宣传、倡导。

“铭记第一星 精神永传承”通过生动的故事、多样的传播形式为“两弹一星”精神提供了生动注解,这些故事不仅能激励航天人再接再厉、奋勇争先,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们,并且吸引更多航天爱好者、青少年朋友关注航天事业、投身航天事业。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