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人民的小康》:奏响幸福时代之歌

专题片《人民的小康》:奏响幸福时代之歌

人民的小康是什么?“是丰收里被硕果映红的脸庞,是亿万人那从此挺起的胸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五集专题片《人民的小康》于8月2日起晚8点于CCTV-1综合频道播出。

该片由《一诺千钧》《脱贫攻坚》《民生福祉》《美好生活》《关键一步》五个篇章组成,深刻阐释人民的小康“是什么、为什么”的丰富内涵,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出发,结合先进的影像制作技术,将历史进程与人民生活细节一一描绘,在建党百年之际,奏响动人的幸福时代之歌。

以技绘实 呈现时代之盛

《人民的小康》中,技术与技艺的双重把控,将时代之盛完美呈现。技术层面在于其技术思维和技术应用两个方面。技术思维体现在其对于丰富物料的可视化呈现上,比如《一诺千钧》这一篇章中,在黑白报纸这一物料上,加以新的烫金立体文字进行重点凸显;《美好生活》篇章中,将各类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可视化呈现,让全面小康建设成果清晰立体起来。

技术应用则更为直观,《人民的小康》中影像色彩修复、无人机航拍等新技术使得专题内容更加详实。《一诺千钧》中对于历史影像资料进行色彩修复,让具有年代感的黑白影像,在新时期焕发出绚丽的光芒。这一呈现方式拉近了历史资料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观众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事实,“走进”现实场景并产生共鸣。同时,在专题片中,大量的航拍取景、虚拟建模,直观呈现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当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生活的前后变化不加修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时,人民的小康是什么、怎么建成的便不言而喻。

《人民的小康》在丰富的色彩、光影和运镜之中,展现了团队优秀的影视制作技艺,其对于后期审美的把握是一种恰如其分的真实的美感。正是出于技术和技艺的双重把控,《人民的小康》得以将盛大的小康图景真实、立体地展现于观众面前。

以心融情 回应人民之需

《人民的小康》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在小康。在该片中,“技”的层面呈现了宏大的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变迁,“心”的层面则在于量与质的结合,既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又注重细节的深入性。尽管该片相较于微纪录片时长较长,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命题背负着巨大的能量,在有限篇幅中呈现全面、全民是重点亦是难点。《人民的小康》通过选典型、建联系,将全国各地的同类事件进行串联,内容涉及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通过丰富的内容展现全面小康建设成果,促使每个人都能从其中或多或少找到与自身相关联的内容,形成了与该片的强烈共情。

与此同时,《人民的小康》注重描绘人民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具体人物故事或某一承载其精神的物质载体,例如一个村子、一条路、一个人甚至一杯茶,来叙述其背后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这种细节的呈现,以具象化的内容传达,让该片内容更具层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并非一味地进行宏大叙事,而是宏观与微观视角的双重结合,让观众从微小之中感受时代发展与个人命运的深刻联系,更为真切地体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精神力量与生活之美。

笔者以为,《人民的小康》是具有互动性的人民所需的专题片。这里的互动性一方面体现在对人民需求的满足。《人民的小康》五个篇章的内容都聚焦于人民群众所重点关心的内容,包括脱贫攻坚、基本生存需求和发展权等内容,详细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共产党对人民每一个期盼的回应和满足,这是对历史中人民艰苦奋斗的回应。另一方面,《人民的小康》更是对当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肯定,通过直播带货、易地搬迁等新生活形式的展示,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人民生活图景。《人民的小康》是在了解人民需求,回应人民期盼的基础上创作的纪录片,其互动性具有跨越时空维度的特性。

《人民的小康》以自身扎实的内容创作、优秀的后期制作以及成熟的团队运作,回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将“今日中国”“奋进中国”“明日中国”刻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上,也必定形成长久不散的时代回响。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