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外交的转型与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党外交的转型与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政党外交”一词由对外党际关系发展而来,与政府外交、民间外交等一同组成了国家总体外交。执政党作为主体的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在内容、宗旨等方面高度重合。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逐步朝着服务政府外交和国家总体外交的方向发展,一系列新思想、新作为展现了党的对外工作的新气象。从历史维度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能够发现,百年来的四次转型推动中国政党外交不断迈上新台阶。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四次转型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政党外交经历了四次转型飞跃: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其发展对外党际关系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逐渐淡化意识形态界线,政党外交理念经历了深刻转型;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实践取得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着眼于多边外交和大国关系,更加具有全球视野,实现了创新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境界。

开辟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关系实现了身份转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积极开展对外党际交流。1922年,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党成立初期的交往对象主要以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的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为主,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各兄弟党和国际进步组织给予中国革命指导、支持和援助,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以及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贡献。然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还局限于政党层面,并不具有国家意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其发展对外党际关系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成为中国共产党当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呈现两极格局,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建立起密切联系,并承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工作。这一时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对稳定新生政权和加快国内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拓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念转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外交领域实现了由传统党际关系到新型党际关系的跨越和转型。此后的政党国际交往逐步摒弃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意识形态因素日渐淡化,中国共产党转而寻求与交往对象间的“共有知识”和“共有观念”。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即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并将其写入党章。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关于党际关系对象范围的表述,不再将国外共产党单列,而是提出要按照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同各国政党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发展与社会党的外交,先后与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几十个社会党建立了友好关系。政党外交与国家总体外交协调配合,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以不同于传统党际关系的新的党际关系理念为指导,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访华为标志,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着力调整对外党际关系,对外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从意识形态凌驾于政党外交之上到跨越意识形态鸿沟,新时期中国政党外交理念的深刻转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历史上的一次转型飞跃。

开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实践取得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外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逐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作出了新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政党外交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这一时期的政党外交空前活跃,实现了跨越式的新发展。

新世纪的政党外交更加务实。新型党际关系以维护国家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宗旨,依托政党关系发展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工作与国家重大外交部署协同配套,着力发挥中国共产党与各政党和政治组织广泛接触、坦诚交流、劝和促谈的作用,对党的影响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另外,新世纪的政党外交着力加大“以政促经、政经结合”的力度,加强政党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针对性,政党外交方针趋于灵活务实。

新世纪政党外交的机制化建设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政党间的机制化交流大大推进,在交往方式和交往机制等方面进行新的有益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适合双方特点、能够取得实效的交往机制。中国共产党与俄罗斯、越南、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一些政党通过商贸会、研讨会、考察、互访等方式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大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开放程度,也使政党外交活动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政党外交的机制化建设有了可喜进展。

新世纪政党外交格局呈现立体化态势。中国共产党开展外交工作更加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发展民间外交、经贸外交、科技文化外交,并将其与政党外交紧密结合,还将政治组织列入政党交往的对象。政党外交通过“全天候交往”“柔性外交”“预防性外交”“人脉联络”等特点和方式发挥作用,逐步实现了由“外交为国”到“外交为民”的跨越,构建起了政党外交、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有机结合的党的对外工作立体化格局。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方针更加灵活务实,政党外交机制化建设有了新进展,立体化外交格局逐步形成,政党外交迸发出新活力,实现了政党外交的跨越式发展,政党外交成为展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及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窗口。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实现了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党外交更加凸显中国特色、大国风范、大党气派,在“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理念的指导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的对外党际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协调配合,政党外交与国家重大外交议程紧密联动。当今,政党外交不仅是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更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宗旨。新时代的政党外交与“一带一路”倡议等紧密联动,形成“政党外交搭台,经贸活动唱戏”的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更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大国大党形象,与世界其他政党之间增信释疑,营造和平良好的合作和发展环境。

新时代的政党外交更加具有全球视野,构建政党多边交流机制。中国共产党打造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万寿论坛”等世界政党之间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推动成立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金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党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等区域或专门化的多边政党交流平台,形成政党高层对话的机制化路径,以政党外交为纽带连接政府外交、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制度性的公共产品。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密联结,与新型国际关系双层互动,广泛参与国际事务,有效提升了党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开创了政党外交的新局面、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转型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在百年转型历程中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使政党外交服务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政党外交的同时更加注重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为政党外交的发展完善提供了保障。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朝着更加机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其百年来的转型呈现如下特点:

政党外交主体多元化。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初期,受党的自我认知和当时的国际格局影响,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的对象仅限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共产党、工人党,意识形态界线鲜明,对外交往范围较小。随着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转型,意识形态因素日趋淡化,以意识形态划界的对外党际交流原则被逐渐摒弃。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外交思路,以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为指导,政党外交的范围逐渐扩大,外交主体不仅涉及共产党、工人阶级政党,还包括右翼政党等其他类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国际性政党组织的多边事务,摆脱了意识形态桎梏,更加开放包容,政党外交的主体日趋多元化。

政党外交内容多维化。传统的党际关系模式下政党间交往主要局限于政治议题,政治指向性鲜明。在新型党际关系下,政党之间交往不仅涉及政治议题,还聚焦经济、贸易、文化、社会、党建等多个领域。作为党对外联络的主管部门,中联部通过党的对外交往渠道与其他国家和政党开展相关活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与建立发展“新型国际关系”协同联动,为经济建设和提高国家软实力服务。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呈现更加灵活务实的特点,政党外交的工作面日益拓宽、涉及领域广泛,政党外交内容呈现多维化趋势。

政党外交形式多样化。随着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转型,其政党外交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其一,搭建政党沟通平台,建立多边交流机制。在百年转型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从自我孤立走向主动开放,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还多次主办政党外交多边研讨会。其二,高层交往日益密切。随着政党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党对外交往的出访人员不仅包括外交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增加了政党高层官员,形成了高层密切交往、多层级参与的政党外交方式。近年来,首脑外交与政党外交相结合,共同助力国家总体外交。其三,创新政党外交工作机制。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已与多个国家的多个政党形成了定期互访机制,定期举办双边或多边理论研讨会、商贸会,机制化建设取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的对外宣介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治国理政经验,与其他政党交流互鉴,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政党外交转型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四次政党外交转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更高质量地深入开展政党外交工作提供了经验指导,为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大党风范、提升党的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此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重要遵循,为党处理对外党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行为依据。四项原则分别为: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在四项原则中,“独立自主”占据首要和核心地位,是其他三项原则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中首先要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不受其他国家其它政党的意志支配,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它国家和其他政党,这是政党间交往的先决条件。第二项原则“完全平等”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中对所有交往对象一视同仁,不因政党大小、国家强弱、资历深浅而区别对待,这是政党间交往的行为准则。第三项原则“互相尊重”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中充分尊重党派差异,尤其是充分尊重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不同而产生的意识形态差异,防止政党模式的强行输入和输出,这是政党间交往的价值遵循。第四项原则“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中反对插手别国别党的内部事务,拒绝大党主义做派,杜绝包办和干涉,这是政党间交往的根本保障。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自提出起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重要行为依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处理对外党际关系需要继续坚持的关键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转型之路上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

坚持双重定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具有同向性,在国家总体外交中拥有双重定位。双重定位身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过程中,既要维护本党的利益,又要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以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历程中始终坚持将党的事业和国家民族复兴伟业有机结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己任,在处理对外党际关系中,保持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同向发展,将建立新型政党关系作为助力新型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对外党际关系置于国家总体外交深入谋划,坚持合理定位、双重定位,使党的对外工作不仅服务于本党、本国的发展,还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政党外交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的一条宝贵的实践经验。

创新外交工作机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其政党外交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与时俱进,外交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发展。政党外交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多种形式的实地考察、研修班、特色调研等政党交往方式正在走上机制化轨道并日趋成熟规范,中国共产党与多个国家政党的双边和多边会晤定期举行;政党外交渠道日益拓宽,政党外交活动密切配合国家顶层设计,与国家重大外事议程同向发力,并以政党交往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交流;灵活务实的政党外交方针与原则有机结合,在政党外交发挥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引领,突出党的属性,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争取有利外部环境。百年来政党外交的创新发展历程表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政党外交的工作机制、创新政党交往方式,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高政党外交质量的一条宝贵的创新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经历了四次转型飞跃,实现了政党外交理念和政党外交实践的创新转变,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日臻完善,朝着程序化、规范化、机制化的方向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党的重要战线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秉承灵活务实的外交方针,明确双重定位,与国家顶层设计和重大外交议程密切配合,切实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提升党和国家的国际形象,并“以政促经”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为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博导;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石晓宇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9JZD0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实践·经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年。

②杨扬、祝黄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成就与经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5期。

③余科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关系的历史考察》,《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年第1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