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党史 学汉字:长征

读党史 学汉字:长征

长,像人长发而拄杖之形,本义可能是年长或长老,后假借为长短之长。卜辞中多用作人名和地名,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征,甲骨文从彳、正声,表示向着某地出发。本义是远行。征与徵原本是两个字,现徵简化为征。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保存有生力量,实现北上抗日,陆续离开原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行军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历史上把工农红军这一伟大壮举,称为“长征”。

血战湘江

中共中央以博古、李德为主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突围的时候,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战略转移变成了大搬家,行动迟缓、走走停停,这种大搬家式的转移,使主力红军变成了中央机关的掩护队,严重影响了红军的机动能力,极大地削弱了红军战斗力。

与此同时,各路国民党军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桂系白崇禧表面上摆出决战的态势,暗地里却保存实力和地盘,11月22日借故撤离湘江防线,湘江防线完全向红军敞开。可惜红军领导者对敌情的重大变化并不了解,没有趁机渡江,而是常规行军,坛坛罐罐都舍不得丢掉,毫无抢渡湘江之意。

由于军委纵队行动迟缓,红五军团、红八、红九军团无法及时过江,担任两翼掩护的红一、红三军团只能与敌人展开激战,掩护渡江。从11月28日到30日,红军以惨重代价,终于保住了前进湘江的通道,使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直属机关得以通过湘江。

毛泽东力主转战贵州

1934年12月12日,中央几位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李德坚持红军按原定战略方针:立即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坚决反对,提出红军西进贵州,避实就虚,寻求机动,在川黔边创建根据地的主张。毛泽东无疑是正确的。中央领导人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和朱德等多数同志对毛泽东的主张表示赞同。

短促的通道会议,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也是他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

12月13日,中央红军按照中革军委命令,突然改变行军路线,转兵贵州,脱离了险境。

12月31日晚至凌晨,中央政治局在猴场附近宋家湾村召开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再次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议。会议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此后中央红军突破乌江,1935年1月7日凌晨,红军完全占领遵义,又经过几天征战,红军控制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广大地区,从而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