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实践路径(5)

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乃至美丽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共筑美丽中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自然生态空间过度挤压。生态环境超载现象较严重,水资源过度开采、草原过度放牧、污染物过度排放、土壤过度流失、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问题仍较突出,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城市污水管网不配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自然生态和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基础薄弱。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已经超过城市环境自净能力所能承载的极限,一些城市正在沦为“热岛”、“雨岛”、“噪声岛”和“浑浊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受气象条件影响明显。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地区间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少数地区劣Ⅴ类水体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标改善程度不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到2020年底,全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累计约9.5亿千瓦,6.2亿吨左右粗钢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农村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500万户左右。202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2015年下降7.2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2020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83.4%,相比2015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由9.7%下降到0.6%,降低9.1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6.2%,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2%。长江流域和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全部消劣,长江干流历史性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15万个建制村环境整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共排查4.7万家企业和200余个化工园区。实施长江经济带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洋垃圾”被彻底挡在国门之外。

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1.18万处。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扎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稳步推进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先后组织命名四批共2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牵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努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一)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消极影响。但以中国为代表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继续履行《巴黎协定》承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力和大国担当,有力对冲了“逆全球化”影响。我国坚定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秉持“授人以渔”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

(二)共谋共建全球生态文明

“一带一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上,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中国绿色技术、绿色方案造福沿线人民。中国将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内容,发起了系列绿色行动倡议,采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造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人民。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