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愿景终究要靠全人类共同实现

新年愿景终究要靠全人类共同实现

“疫”消云散的美好期待不会自动化作现实。这是否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共同课题。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以行动代替犹豫,世界才能走出重重阴霾,在2022年“守得云开见月明”。

2022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但世界迎新的喜悦中夹杂了不少沉重。新冠疫情大流行仍在继续,多国医疗系统面临严峻挑战,通胀阴影下世界经济低谷徘徊……种种不确定性交织发酵,在很多人脸上写上了担忧与不安。

有人说,这个世界被疫情偷走了两年。史无前例的感染规模、屡创纪录的死亡病例、层出不穷的变异毒株,都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就全球超500万人死于新冠感慨:“这一毁灭性的里程碑提醒我们,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失败了”。这场“二战以来最大的全球性危机”,不仅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也极大暴露了人类社会纷争撕裂、贫富差距等深层弊端。近日,世卫组织发出号召,提出努力在明年年内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2022年真的会是转折之年吗?终归要靠“人努力”去争取“天帮忙”,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复盘这两年的经验教训,校正方向偏差,夯实抗疫共识。

病毒不讲政治,抗疫本质上是一道科学命题,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但回溯过去两年,不讲科学甚至政治绑架抗疫的情况屡屡发生。疫情初起,一些西方政客就将病毒当作政治角力的筹码,不是自欺欺人称之为“大号流感”,就是乱贴标签、甩锅他国;待到形势吃紧,党派攻讦、口水大战无休无止,“戴不戴口罩”“隔离与否”都成了撕裂社会的政治议题;到了疫苗研发阶段,一众大国为抢囤疫苗大打出手,还操控舆论抹黑其他疫苗“不安全”……本应严肃对待的科学问题,却被异化为一场场荒谬的政治游戏,导致全球抗疫效率被大大拉低,许多抗疫窗口期被白白错过,为之埋单的则是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尊重科学才是防控疫情的唯一途径,未来抗疫必须回到科学正途,这是所有国家需要达成的第一条共识。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如果说尊重科学是基本前提,那么积极落实就是抗疫关键。面对疫情,世界各国的政策取向出现明显分野。“积极抗疫”与“躺平弃疗”的不同抗疫姿态,源自不同的价值抉择,也导致了迥异的抗疫结果。其中,中国作为最早被新冠病毒突袭的国家,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不计成本挽救生命,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不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住疫情,且率先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正增长。有的国家则鼓吹“群体免疫”,防疫行动迟滞延宕,疫情也随着举措的时紧时松不断反复。“疫”消云散的美好期待不会自动化作现实,回溯人类与传染病的抗争史,从霍乱到鼠疫再到天花,无不是靠积极应战才能掌握主动。各国能否守土尽责、积极抗疫,是未来世界能否跳出疫情泥淖的一大关键。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部人类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携手闯关的历史,今天,人类的利益和命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要一起面对风雨挑战。新冠病毒具有高传染性特点,“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这也从客观上决定了“一隅不安,举世皆危”。遗憾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部分国家对合作抗疫并不积极,甚至自私自利以邻为壑。世卫专家曾痛心疾首呼吁,如果疫苗接种率达到60%,全球新冠疫情或许在2022年春结束。更多国家能否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尤其是发达国家能否担起国际责任共克时艰,最终决定了疫情结束的真正时点。

以大历史观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只是人类面对的全球性挑战之一。这是否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共同课题。以团结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见,以行动代替犹豫,世界才能走出重重阴霾,在2022年“守得云开见月明”。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