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综合

【家长课堂】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成长

报告人:班建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
简 介:2020年7月7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制定并发行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班建武教授以此文件为基础,向家长们着重强调了劳动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地位,诠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介绍了如何在家庭中有效开展劳动教育。
总播放:8560
发布时间:2022-01-29 15:25
  •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具体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班建武教授提醒家长们应该关注到劳动教育对塑造青少年独立自主的人格,以及培养青少年常怀责任心、尊重他人劳动付出的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

  • 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物质生活水平较为富足,劳动的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生存层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班建武教授指出,当代青少年缺乏对象化的实践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而劳动是最主要的实现途径和载体。

  • 家长进行劳动教育时,应注意区别“劳动”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班建武教授强调,青少年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者的身份,而不是劳动力,不应只要求“多快好省”,应以教育的逻辑引领青少年去体验、去探索。

  • 评价青少年的劳动成果,不应过多关注于劳动作品的质量以及投入产出比。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班建武教授指出,应从青少年的素质成长方面出发,既关注其劳动能力的提升,又注重其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塑造。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班建武教授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低学段和高学段两个层次。处于低学段的青少年,侧重于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观念;处于高学段的青少年,侧重于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家长课堂_副本

    主持人:郑丹娜 垂杨柳中心小学教师

    主要嘉宾:班建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家长公开课》。今天我们特别高兴地邀请到两位嘉宾,请容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的班建武教授。班教授,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班建武: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一位是我们的家长朋友孙老师。孙老师,你也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孙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我是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的教师,我叫郑丹娜。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特别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一起来聊一聊劳动教育的话题。今天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是“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成长”。说起这个话题,我之前也看过班教授在这方面发表的文章。我想,今天我和孙老师一起来向班教授请教了。如果是给我们家长朋友来看的一期节目,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孙老师。孙老师您作为一位家长朋友,您有什么样的困惑,今天可以向班教授来提问。

    孙老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向两位专家请教。关于劳动教育,其实我们作为家长还是有很多想法和困惑的。首先,我们说在当下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是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劳动教育对其成长发挥着怎样重要且长期的影响?因为在和其他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可能更关注孩子智力方面的培养,对体力劳动不是很重视,觉得孩子长大以后,有些体力劳动完全可以请人代劳。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想法呢?

    班建武:关于劳动教育在家庭中的必要性,我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回应一下。

    现在我们去思考劳动教育的时候,就像刚才您所说的,只是把它当成体力劳动,比如炒菜、做饭,把劳动教育当成一个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事情去看待。在我看来,劳动教育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其独立自主人格的塑造以及对别人劳动付出的尊重和感恩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我不知道您是否看到过网上的一个报道,一个老奶奶带着他的孙子去面馆吃面条。每次奶奶都把自己面里的牛肉夹给孙子吃。有一次,奶奶在取餐台把面取出来之后,提前把牛肉夹到了孙子的碗里,然后再把面端过去。当把面端到孙子面前的时候,孙子就盯着奶奶那碗面说,“奶奶,你今天怎么还没有把牛肉夹给我?”奶奶就笑着说,“宝宝,刚才在那边的时候,奶奶已经提前把牛肉夹给你了。”孙子不相信,说:“奶奶,你骗人,你肯定把牛肉藏在底下想自己偷偷吃。”然后就拿起筷子捞奶奶的面,最后发现没有牛肉,就开始发脾气。

    我们就在想,按理说奶奶把自己应该吃的牛肉给孙子,孙子是不是应该感激奶奶?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感激奶奶?再比如,有些孩子去学校之后发现忘了带作业。被老师批评的时候,可能孩子第一句话就说,“都怨我妈,昨天给我收拾书包的时候没有给我装上。”孩子回去跟家长说的时候,可能家长还会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忘了把孩子的作业收进去。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整理书包去学校,应该是孩子分内的事情,为什么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认为那是父母的责任,不是他个人的事情?在我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孩子从小到大的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好,让孩子失去了自我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特别容易把别人的劳动付出看作是他人应该做的本分,父母的劳动在孩子看来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甚至不帮其做事,还会被孩子视为父母的失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对父母的付出,以及对他人的劳动有感恩之情,也很难对自己的未来担负责任。

    所以,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最不缺的是物质条件。而最欠缺的可能就是这种人格上的独立和自主性,以及对他人劳动付出的感恩之情和责任之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教育是给孩子精神上的“补钙”。

    如果没有劳动教育,青少年作为人的精神脊梁就立不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家长来讲特别重要。在孩子小时候放手,孩子也就越容易自立。如果等孩子长大了,家长再想放手,孩子有时候就不会让家长放了。

    我们在网上也能看到,现在有些孩子啃老啃得心安理得,有些孩子在家长不能提供某些东西时特别容易走极端。究其原因,就是家长替孩子做的太多了。所以劳动教育绝不仅仅是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事情,而是关乎孩子精神“补钙”非常重要的事情。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