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3)

摘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用以衡量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水平,自1990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人类发展指数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更加强调人文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状况。它通过一些较为容易获得的数据和科学的计算方法全面稳定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问题,其三项基本指标为:预期寿命、教育水平、生活质量。根据2020年的排名,挪威排第一,爱尔兰排第二,瑞士排第三,中国香港排第四,排在前面的还有冰岛、德国、瑞典,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中高收入国家里的创新优势很突出。中国创新指数得分已接近人均GDP在五万美元左右的欧洲国家,而我们现在的人均GDP刚刚突破一万美元。这点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五个维度中我们的优势和短板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强项主要是在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方面,我国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我们的弱项是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这三个指标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虽然我们这几年经费投入很大,在科技领域的改革力度也很大,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评分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基础研究、创新产出、高水平论文产出等方面需要过程,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实仅从知识创造的角度来看,中国高水平论文的发布总量排到世界第2位。对比2000年,当时的排名是第12位。“十五”计划期间,中国逐渐进入前十名。2006年以后,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三个国家中长期规划,发论文的数量才逐渐上升,进入到前三。2010年以后,我国稳居第2位。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世界上这些占据创新高地的国家是长期处在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的位置上,长达几十年。我们第14位的地位不容易巩固,只要稍微放松,可能就会后退,我们不能懈怠。

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部署

(一)国家历来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十九届中央政治局35次集体学习,其中有4次直接与科技创新相关。第2次集体学习,学的就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主讲;第9次集体学习,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主讲“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第18次集体学习,学的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由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主讲;第24次集体学习,关于“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由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主讲。这35次集体学习里,还有与科技创新间接相关的内容。第25次集体学习,关于“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保护本身就是科技创新里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就没人愿意创新了。因为如果创新成果出来以后,谁都可以随便使用,就会打压积极性。再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科技作重要支撑。

其次,我们来回顾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2013年9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走出中南海,前往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9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会稍纵即逝。面向未来,可以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二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四是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五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当时提的是“三个面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增加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实际上是从知识创造、基础研究、重大科学发展的角度讲的,“创新高地”实际上是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角度讲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解决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加快补短板,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要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要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里把线索梳理清楚,就能知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抓手在什么地方。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前我们很少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者列在一起,其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