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

摘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五)高端人才配置全球化、柔性化更加明显

从人才的角度,主要关注的是高端人才和资本的流向。现在,高端人才配置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柔性化趋势。以现在比较热门的人工智能行业为例,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大量从美国引进,而美国人工智能人才一部分来自印度,一部分来自中国,另外也有来自欧洲国家的,如英国。所以,人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环流”。科技人才实际上是在用“脚”来投票,他们一定会在创新要素最富集、创新环境最优越、创新产出最高的区域集聚。

(六)科技活动组织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将来科技活动组织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化”。一是人性化,即优先尊重科学家的首创精神,允许其能够静下心来做长期研究,使其能不为一时利益或者其他困难所困扰,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分配、科研成果的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应该越来越尊重科技创新的规律、尊重科研的规律、尊重科学家自身的首创精神。二是生态化,即科技活动讲求良好的创新生态和科学共同体建设。三是虚拟化四是共生化。现在很多重大的科学成果都是基于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而产生的,不像以前可能依靠某个科学家个人的瞬间灵感而产生重大发现。在国际科技创新建设方面,北京在怀柔布局了一系列大科学装置,而且也在积极酝酿推出能够牵头发起的大科学计划,以此把全世界各方面的顶尖人才聚集在一起,共同推动相关方面的研究。

以上就是未来科技创新竞争六个方面的主要趋势。这些趋势启示我们未来的发力点。

二、主要发达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布局

(一)美国

美国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到特朗普执政时期,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我们今天重点梳理拜登上台之后,拜登政府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布局。

第一,美国加大对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比如,2021年4月,在半导体芯片方面提出了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中的比重下滑,白宫为此感到担忧。美国芯片制造全球占比从1990年的37%萎缩至12%,且仍有下降趋势,而亚洲占据了领先地位。美国的芯片需求按照业内分析却将显著增加,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分析得出结论:美国半导体制造的成本比中国高50%。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也不想袖手旁观,未来拜登政府计划投入扩大生产所谓关键产品,鼓励制造、研究和开发新的芯片。而且,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一份长达756页的年度最终报告,聚焦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的国际竞争,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明确提出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要占领世界的制高点,确保美国的国际领先地位。

第二,拜登政府还提出在四个领域进行产业链重构。第一个领域是半导体,第二个领域是药品,第三个领域是稀土,第四个领域是高端高能电池,并且在白宫召集了产业链联盟会议,和日本等国讨论如何在四个领域重构产业链。

第三,在气候变化领域有一套“组合拳”。一是美国提出要打造一个全球性的碳交易市场,主导确立国际之间的碳定价机制,来继续维持其在金融领域的霸权。这样,不仅能让各国落实减排的责任,还可以在交易时使用美元结算,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二是在多边或双边的场合要求各国提高减排目标。一旦提高碳排放的标准,就要使用相应的环保设备,就会提高成本,使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三是设计一套国际气候的融资方案,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和消除气候变化的影响。四是开发减排和清洁能源技术向全球推广。只有先进的技术才可能获得竞争力和话语权,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依赖于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五是联合相关方停止面向全球化石能源项目的借贷融资。

第四,美国不仅要求在技术上有所作为,也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美国企业也在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根据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美国私营部门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2015年开始已经超过联邦政府。

大家也知道,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且盈利周期长,但是美国企业依然愿意投入。可见,美国持续的高水平创新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创新生态基础之上。美国的科技发展不是仅仅关注于企业要赚钱,而是联邦政府、学术界、产业界、非营利组织等构成的美国创新系统在整个创新生态体系中都各自发挥了作用。而且政府非常注重提高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市场产品的能力,为科研人员减少行政负担和监管障碍。其实,我们国家也开始提倡要为科研人员减负,减少项目申报、评审等事务性工作,让其静下心来把精力用在研究方面。

(二)欧盟及其成员国

“欧洲地平线”计划(Horizon Europe),接替“地平线2020”,目标是详细规划从技术研究到创新产品市场化整个“创新链”上所有环节,确保欧洲产生世界顶级的科学技术。“欧洲地平线”计划提出,2021—2027年,新一轮科研支柱框架下,提供一千亿欧元,重点关注三大领域: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社会重大问题。这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而产生的布局。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也一直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建设。如《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以及一些数字经济的计划,其中特别提出要力图奠定其在重要关键技术上的国际顶尖地位,将德国建设成为最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德国对工业化的制造能力的重视,值得我们学习。北京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不能只有服务业,必须要建设高水平的制造业。

2019年2月,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内容涉及改善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框架条件、加强新技术研发和调动私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德国工业的技术主权等。这份文件的目标在于,在日益加剧的全球竞争以及数字化迅速演进的背景下,捍卫或重新赢回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如果德国失去了关键的技术技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因此严重受损,这会给德国的生活方式、国家在几乎所有政治领域采取行动的能力和行动的空间带来重大影响,并最终会波及德国国家机构的民主合法性。德国已经将关键技术的掌握能力上升到政权的合法性高度,并提出提高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具体目标是到2030年德国国内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从现在的23%提高到25%,在欧盟占比则提高到20%。德国有大量的工业部门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大量工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往往是德国主导制定的。德国至少在以下十个关键工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钢铁、铜及铝工业,化工产业、设备和机械制造、汽车产业、光学产业、环保技术产业、医学仪器产业、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业、增材制造。即便处于领先地位,德国依然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掌握,值得我们学习。

(三)日本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创新领域的布局,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日本提出,要推动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创新,加快推进大学改革,改善创新创业的环境,加强AI领域的人才培养。这些都是前几年就提出来的。

以上就是主要发达国家在创新领域的新布局,其中很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的新位置

我们要认识清楚现在中国所处的水平,虽然我们这几年有很大进步,但是在科技领域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全球创新格局中,中国处于什么位置?2021年6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0》,报告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4位,比上年提升1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知识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创新绩效日益显现、创新环境显著改善是排名提升的主要原因。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5分,与英国、芬兰、法国、爱尔兰等排名10-13位国家间的差距为0.2-1.8分,差距进一步缩小。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战略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上述报告,国家创新能力指数连续两年进入全球前15位,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创新领域的排名不高。然而,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是排名最靠前的。这是总体情况。我们从排名上也能发现,世界创新格局存在向东转移的趋势。另外,从世界创新版图来看,我们注意到欧洲的一些小国往往创新能力都非常强,如瑞士、瑞典、丹麦、荷兰、芬兰,这都是欧洲的小国,他们不仅面积小,人口也少。在开放、创新、合作中,除了与大国保持密切联系,也要重视发展和小国的合作关系。欧洲这些小国不但创新能力强,而且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也很高。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