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纲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按照党中央战略安排,对新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作出具体部署,对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战略导向和规范约束作用。

二是全球科技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与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技术交叉融合,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加快重组。为抢占先机和增强竞争力,各国围绕争夺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重视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

三是国际规则主导权之争更趋激烈。部分发达国家强化贸易投资保护,订立排他性保护性区域贸易协定,施压多边贸易规则体系重构,抬高新兴经济体参与区域和多边合作的门槛,给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带来不确定性。此外,在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网络安全等领域,大国博弈竞争加剧,国际合作难以有效开展。

四是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格局“东升西降”的趋势仍将延续,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地缘政治格局更趋复杂,国际安全风险点增多,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面临新考验。一些大国渲染意识形态对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与国内民粹主义相互呼应,在国际关系中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动辄以制裁相威胁,冲击稳定发展的国际环境。

五是和平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世界各国只有携起手来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为人类社会争取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

(二)“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是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已跃上新的大台阶,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万众一心、战胜一切困难、继续推动发展的最大有利条件和优势所在。

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国仍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仍处在成长的上升期。同时,我国又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变,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和需求前所未有,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潜在增速仍可能继续有所回落。

三是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紧迫性上升。随着外部环境和国内要素条件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经济安全风险增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配套齐全的完整产业体系,具备内部可循环的大国经济优势。而且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必须顺势而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

四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渐被摈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有机统一,已经成为新的发展导向。但是,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被人“卡脖子”,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受制于体制机制障碍循环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十四五”规划纲要紧扣党中央《建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为核心要义,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导向,共同构成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政方略。

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规划纲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十四五”时期阶段性任务,按照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个新”的目标要求,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个方面设置了20个主要指标,进一步细化实化量化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指标。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