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

摘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纲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按照党中央战略安排,对新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作出具体部署,对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战略导向和规范约束作用。

这一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理论指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是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无论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而且,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必须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

三是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这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无论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还是大量关键设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都反映出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变化。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均衡。

四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改革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新发展活力;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是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更高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基于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比较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必须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确保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始终的核心要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坚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集中阐述“三个新”相互关系之后,又明确提出了“五个必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四、“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二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六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以上“六个新”的主要目标,会通过具体经济指标加以落实。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