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志永: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全球治理思想(2)

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身份问题

根据国际关系理论,身份决定行为,即不同的身份下,我们会有不同的行为。每个人都具有多重身份,比如,工作时是职员的身份,回家后是家长的身份。对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在参与全球治理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伴随认同政治的兴起,身份理论越来越重要了。认识不清身份,随之引发的可能是外交上的困境。

今天我们在参与全球治理时是怎么确定身份的?第一,我们是发展中国家。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小国”的身份就是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尚处于发展中的状态。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我们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我们仍然能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身份。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在我梳理的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论述中,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被多次提及。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确实很大,但是人均GDP较低,属于中等水平。所以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伴随中国的崛起,21世纪的中国“应该做的”和“可以做的”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变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产生了变化,逐渐认识到另一个身份——负责任大国。

对于负责任大国身份的认知和定位,我们也经历了调整和变化的阶段。最早可能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当时采取的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是负责任的和正确的,表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风度。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充分发挥我国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伴随国家的强大,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也在增强,做负责任大国,就是要管理我国行为对他国的客观影响。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2014年,习近平主席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在回答“中国希望在全球扮演何种角色”时指出,“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居于前列的东方大国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负有重要责任,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做除法”,要认识到中国还有很重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做乘法”,要看到中国对世界带来的巨大的影响。所以,不能因为国内还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就不重视国际发展合作、对外援助,这是两个方面,不能相互否定,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复杂之处。

习近平主席还提出:“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所以,如何具体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身份?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三个身份,是比较新的一个身份,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经济,全球经济治理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新兴市场国家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定位。中国接受新兴市场国家这一身份有一个过程。

2003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当时,提到中国仍以发展中国家自称,还没有明确提出新兴市场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伴随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接受了这一身份。2008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在华盛顿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时指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尤其要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2009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在“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时指出,“我们四国都是对全球事务具有影响力的新兴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新兴市场国家”,可见我们对这一身份的认同。2015年到2018年,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这两个身份被多次提及,且总是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形式一起出现。

在参与全球治理时,中国应如何兼顾这三个身份?这三个身份是有差别的。发展中国家是历史和现实的身份。我们还要坚定地认同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在开展对外援助、国际发展合作时,一个主要的原则仍然是量力而行。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负责任大国的身份,这是中国崛起后现实与未来的身份,是中国的理想追求。第三个身份是新兴市场国家,这是伴随中国崛起而被中国自身日益看重,也被国际社会认同的一个新身份。这也是负责任大国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要综合平衡这三种身份。

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目的问题

我们在参与全球治理当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中国在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中独特的多重身份决定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重构的多重行为目的与复杂的行为取向。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民族复兴。作为负责任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我们参与全球治理时也要对世界作出贡献,要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如此,我们的外交才具有国际合法性和道义的感召力。所以,一共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中国目的,一个是世界目的,二者一体两面。

首先,中国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最根本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今天,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正如托马斯·维斯(Thomas G.Weiss)等人指出,“我们最好把这个行使不同权力的复杂世界称为‘全球治理’,但要坚持熟悉的、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解方式。”现在有些人对于全球治理的理解有所偏颇,认为全球治理与发展国家利益相悖。其实,国家才是参与全球治理最主要且最重要的行为体。所以,在参与全球治理时,不能忘记国家利益。参与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就是把国家治理好。

其次,世界目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在重视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顺应非国家行为体日益增长的趋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我们要融入国际社会;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自身独立性。我们在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以及人类的整体利益。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所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宣示了我们对世界的担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阐述了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外交政策,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得到世界各国人民支持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中的命运共同体是多元多样的。从覆盖范围看,存在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即双边命运共同体、多边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内容性质看,也存在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即立足于利益增进的利益共同体、立足于责任共担的责任共同体和立足于人类进步的命运共同体。可见,“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当今全球化世界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人类实现共同价值的必然选择,因而自然应该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必然追求与世界目的。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