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左鹏|【学党史】正道沧桑: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6)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

1924年1月,列宁在莫斯科辞世。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何方,人们疑虑重重。

当时,苏联是被资本主义重重包围的一座社会主义孤岛。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防止苏联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堵,并策划新的武装干涉。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他们想方设法向外转嫁。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后,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他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而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采取“绥靖主义”政策,企图“祸水东引”,借法西斯的力量搞垮苏联。从国内来看,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苏联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这样,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就异常艰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苏共领导内部围绕着苏联一国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1929年12月,斯大林宣布:“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拋开了。”从此,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被终止,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展开。同时,伴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开始了。

斯大林号召苏联用至多10年的时间,跑完落后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50-100年的差距。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从1938年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计划”。通过工业化,苏联建成了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

1936年12月,苏联新宪法颁布,明确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政权组织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建立。

正当苏联如火如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战争已经逼近苏联的国门。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纳粹的铁蹄横扫欧洲、剑指苏联。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短短几个月,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沦丧。11月初,德军坦克部队开进到莫斯科近郊,先头部队已经能从望远镜里看到克里姆林宫顶部那颗著名的红星。11月7日上午八点整,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在红场举行,接受斯大林检阅的苏军将士直接从红场奔赴战场。

曾经妄言3个月灭亡苏联的法西斯德国,低估了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情,也低估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巨大潜力。在战斗最惨烈的时候,苏联居民依然前仆后继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这个过程中,苏联人民付出了惊人的牺牲。

1943年夏,苏军发动全线反攻。短短几年内,在苏联的帮助下东欧各国人民相继摆脱了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有8个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社会主义国家就由一国到多国,并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此后,在亚洲,越南、朝鲜、中国先后取得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就形成了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和四分之一土地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了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动摇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

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大家不约而同地盯上了苏联。因为苏联经济的迅速恢复和高速发展,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再加上自己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这些国家就普遍地照搬了苏联模式。

所谓苏联模式,就是指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形成的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模式。从制度层面看,苏联模式坚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着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适应了当时苏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在落后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奇迹,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可是,从具体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层面看,苏联模式中的很多政策措施在特定的条件下是正确的、必要的,但随着客观条件变化,有的该进行改革而没有改革,这就体现出了一系列弊端。比如,盲目追求单一的公有制;把计划经济绝对化;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视党内民主建设,这也给后来苏联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斯大林去世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自身也认识到经济社会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弊端,开始进行调整和变革。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暴露了苏联社会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并希望通过改革加以解决。但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是“揭开盖子”“捅了娄子”。所谓“揭开盖子”是指他有助于各国政党破除对苏联、苏共和斯大林的迷信,“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而“捅了娄子”是说他有消极的一面,“斯大林这把刀子,赫鲁晓夫丢了,别人就捡起来打他”。

赫鲁晓夫试图对苏联模式进行调整,但因为缺乏总体战略,在改革方向上摇摆不定,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造成了新的混乱。而勃列日涅夫上台前期,也曾对苏联模式进行新的调整,但是大多还是停留在旧的框架内,着眼于修修补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这一时期,苏联又走上了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投入大量资源与西方展开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由顶峰逐渐陷入危机中。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接替他的安德罗波夫干了一年多,1984年2月去世。接替安德罗波夫的契尔年科又干了一年,1985年3月去世。三年内,苏联三位总书记相继去世。

1985年3月,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一上台就打出“全面改革”的旗帜,先是实行经济“加速战略”,试图在短时间内改变苏联经济停滞的状况,但由于谋划不力、举措失当,反而导致经济社会状况恶化。在经济改革受挫以后,他立即转向政治改革。1987年,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1988年,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正式提出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目标,开始了以“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为标志的政治改革。自此,苏联国内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组织纷纷成立,它们或是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帜,或是借口维护本民族的利益,都把矛头指向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叶利钦等人乘机从苏共党内分裂出来并成为反对派的旗手,策划和领导与苏共争夺政权的斗争。

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要求退出苏联。在国家面临解体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一再退让。直至1991年12月25日,在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之后,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这样,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镰刀斧头旗落下,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曾经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我们说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重要、最现实的因素就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人推行了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使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共产党领导,放任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最终亡党亡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对我们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反击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开展好今天的“四史”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责任编辑:唐清怡(实习生) 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