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左鹏|【学党史】正道沧桑: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3)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第一幕演出的主角是莫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们。但是,历史并没有给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土壤。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人类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

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家境都相当不错,如果他们听从自己父亲的叮嘱,这个世界上或许会多一名出色的律师,会多一名颇具经营头脑的商人。但是,他们注定不会循规蹈矩,而是走上了一条红色的革命之路。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对于自己未来职业选择的一个基本考虑。

在柏林大学,马克思学的是法律,迷恋的却是黑格尔哲学。1841年,23岁的马克思拿到了博士学位。由于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在校期间已经在不少报纸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毕业后就被刚刚创立的《莱茵报》聘去工作,不久就成为该报实际上的主编,这是马克思一生中谋得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年轻的马克思没有沿着这条人生道路一直往前走。

1842年,莱茵省议会制定法律,把捡拾枯树枝当柴烧的人抓起来,原因是认为他们侵害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于是,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文章《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谴责政府不关心百姓疾苦,甚至剥夺了百姓捡拾枯枝当柴烧的权利。文章发表后,招致普鲁士政府的强烈不满,很快就查封了报纸,马克思被迫辞去了主编工作。大约一年后,报纸正常运行,马克思在上面发表文章批评俄国沙皇政府。沙皇尼古拉一世看到后暴跳如雷,向普鲁士政府施加压力,《莱茵报》再一次被查封,这次马克思被直接赶出了报社大门。

1843年秋,被赶出《莱茵报》大门的马克思携新婚妻子燕妮来到巴黎,准备创办《德法年鉴》。为此,他不仅研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而且认真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他哲学、历史学著作,他还经常深入到巴黎郊区的贫民区、工人家中、小酒馆里旁听一些工人秘密组织的会议。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同革命工人的直接接触。

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在上面发表了自己的文章,两个伟人的名字第一次并列在一起。1844年8月下旬的一天,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在一家咖啡馆见面,可谓相见恨晚。由于都怀有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都怀有拯救人类的伟大愿望,都很欣赏对方,所以两人很自然地走到一起,从此开始了毕生的亲密合作和伟大友谊。

这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合著一部新书《神圣家族》。在这部著作中,他们完成了对过去哲学思想的批判,开始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845年1月,马克思因为参与编写《前进周刊》,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尖锐批评,招致了普鲁士政府的不满,要求法国驱逐马克思。就此,马克思流亡到了比利时,开始居住在布鲁塞尔。这年4月,早已厌倦经商的恩格斯也离开了曼彻斯特,赶到布鲁塞尔与马克思会合。

1846年,28岁的马克思和26岁的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在这本书里,他们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释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7年1月,一个名叫“正义者同盟”的神秘组织派特使来到布鲁塞尔,请求马克思、恩格斯帮助改组。这个组织的成员主要是由流亡在外的德国手工业者组成,他们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主张通过少数人的密谋起义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马克思、恩格斯出席大会,并被推选为同盟领袖。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一份新的纲领。马克思、恩格斯接受了这个委托,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思想精华用最通俗的语言注入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1848年1月完成,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2018年4月23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在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总结为三个“经典著作”: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888年,恩格斯对这句话加注:“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利用他们揭示的唯物史观考察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认为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势在必行,共产主义已经变得目标可期、触手可及。

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结论。实现这“两个必然”依靠的是无产者,只有无产者才能担当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在他们看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状态。《共产党宣言》具有深邃的历史穿透力,到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它启迪和指导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共同为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恩格斯曾指出,《共产党宣言》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人类在荒野里艰难跋涉了332年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17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就在《共产党宣言》出版的这段时间里,一场席卷大半个欧洲的革命爆发了。在革命形势下,比利时当局风声鹤唳,立即颁布驱逐令,要求马克思在24小时之内离开。

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流亡了3年之后,第二次来到巴黎。当时,在法国革命影响下,德意志各邦也爆发了革命运动。为了近距离指导德国革命,马克思怀揣由法国政府颁发的护照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回到阔别6年的祖国。

回到德国后,马克思立即创办《新莱茵报》,把德国和欧洲革命中发生的最重要的消息迅速报道出去。随着斗争日益激烈,《新莱茵报》的语调也一期比一期猛烈,对敌人造成重创。1849年5月19日,报纸被迫关闭,马克思再次被驱逐出境。此时,巴黎已经不欢迎马克思,他只好孤身来到伦敦。

接下来马克思在伦敦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燕妮当掉了陪嫁的最后一串项链,马克思也生活在缺医少药中,他们的4个孩子3个接连夭折。

1852年2月27日,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不久,他又写信向恩格斯倾诉:“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

这段时间,除了接受恩格斯的接济,马克思还作为海外通讯员为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但1861年,由于美国内战的爆发,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的马克思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这使他一家再度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恩格斯把马克思的困境当成自己的困境,总是尽己所能给予马克思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比如,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为了让马克思安心创作,参与社会活动,恩格斯从来没有中断过对马克思的资助。

尽管恩格斯一直非常讨厌商业活动,并且不止一次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他想到被迫流亡在伦敦的马克思一家还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时,就毅然抛弃了弃商念头,咬紧牙关,继续来到自己父亲经营的公司,一干就是20年。

责任编辑:唐清怡(实习生) 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