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党性修养 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提升党性修养 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其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为官一方,造福于民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正确把握稳与进的关系,防止“片面求稳,盲目冒进”。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论。如何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高效做好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保障。稳中求进是事物两种状态的辩证统一。“稳”是基础,是大局,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行稳方能致远,没有“稳”,就不可能实现“进”。“进”是方向,是目标,没有“进”,就不会有真正的“稳”。把握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关键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以更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当前,我们既有短期困难,也有长期性、结构性问题;既有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挑战,也有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更要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好好把握“稳”与“进”的方法论,紧紧稳住经济基本盘,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以稳求进、以进固稳的良性互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正确把握破与立的关系,防止“穴壁而窥,见不盈尺”。破,意思为推倒、打碎、损坏,社会治理之破是执政观念和方法手段的扬弃;立,是站立、确立、挺立,社会治理之立是重塑执政观念和方法手段,最终形成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的盛世景象。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哲学上讲,“破”字为先,“立”字为次,不破不立,不立难破。但破与立又互相转化、相互依存,即“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为破中立,立为立中破”。实际上,创造政绩的过程,就是破与立不断重复、循环往复的过程。破与立的较量,就是人类创造辉煌业绩的奋斗史。推进破与立,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审时度势“清光洞毫发”的洞察力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维护大局,彻底摆脱个人或团体利益的羁绊。一言蔽之,预见能力是破与立之本。预见既是对现实的反映和延伸,又是对未来的推断和创造。实践证明,如果领导干部缺乏预见能力,不能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抽丝剥茧般地理出规律性“头绪”,从而“拨云雾而睹青天”;不能在“转瞬即逝”的眼前事物中发现“新大陆”,若只能“穴壁而窥,见不盈尺”,那创造佳绩造福民众将无从谈起!

正确把握实与虚的关系,防止“炊沙作糜,说嘴郎中”。万物“实”为要,万事“实”为贵。我们强调并崇尚工作中要重实情、讲实干、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强调并崇尚生活中多一些实在,说实在话、做实在事、当实在人,把实实在在当作为官从政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发个文、开个会,就等于工作已经开展了、任务已经完成了;只说不做,行动在嘴上、落实在纸上,讲得头头是道、做得轻轻飘飘;雷声大、雨点小,表决心惊天动地,看成效毛毛细雨;工作措施才制定,就开始总结宣传经验,这些工作不实的现象,现实中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民为本,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树立正确政绩观,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领导干部要善于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适时适当地务虚,大家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制定路线、提出纲领、确立原则,作一些思考和总结,这种虚实结合、以虚带实、以实托虚,对防止“实”成盲动或蛮干,既有必要也有好处。

正确把握标与本的关系,防止“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标,指事物的枝节或表面;本,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治标易,效果凸显;治本难,成效延缓。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标本关系常用来概括说明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由于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现象是易逝、多变的,而且现象不等于本质,看到现象未必就抓住了本质,特别是现象中还夹杂着假象,更容易使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慢功夫、细功夫。领导工作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求实”的“主心骨”,紧紧扭住最重要、最根本的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提升政治定力,保持头脑清醒。时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顺应民心所向,善于从全局和长远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重大决策上发挥关键作用,严防政绩观走样。要紧紧牵住“牛鼻子”,坚持标本兼治,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治标治本有机结合。要善于统筹协调,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既突出重点,又统筹谋划,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有效避免“长短腿”“缺漏项”问题。判断是不是为民做好事办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正确把握近与远的关系,防止“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当前是未来的基础,未来是当前的导向。但是,许多人往往遇事既不看宏观,也不看微观,只看直观。实践证明,处理不好近与远,不仅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更是激化矛盾的焦点。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杜绝“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现象,更不能为了长远而不顾眼前,“强按牛头硬喝水”;否则,必将损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新发展理念相悖。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考虑长远必须顾及眼前,使长远与眼前有机结合,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杜绝“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的现象。要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水平。要多做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同时,要立足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会“瞻前顾后”,不过度透支、不过高估量、不急于求成,量体裁衣,按客观规律办事。

政绩彰显政德,政风引领民风。人民群众是政绩的评判者,是检验工作的“试金石”,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奋进新征程,只要坚持人民至上,增强党性意识,注重底线思维,强化恪尽职守,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