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王德岩:品读习近平引用的诗词典故(2)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出自《资治通鉴》所引用的唐代著名政治家陆贽的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中的第二条“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其上下文是:“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物之丰败由天,用物之多少由人,是以圣王立程,量入为出,虽遇灾难,下无困穷。理化既衰,则乃反是,量出为入,不恤所无。”

大意是:土地的产出是有定数的,人力的生产是有极限的。索取有限度,使用有所节制,就会有所盈余;索取无度,使用不加节制,难免陷入匮乏。出产多少决定于上天,但使用多少则完全取决于人。所以贤明的君主制定章程,从来都是量入为出,这样即使遇到灾难,也不会陷于困难之中。衰退的世道则不是这样,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索取,从来不考虑民力物力的枯竭。

陆贽为中唐名相。这封奏议作于公元794年,也就是他担任宰相的最后一年。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地。由于长期用兵,兴师动众,百姓的徭役、赋税也日益残酷,纷纷破产。大唐民困国穷,财政枯竭,经济处于崩溃状态。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经济危机,陆贽提出《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强调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重要性。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中进士,德宗即位后,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此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在主政期间,面对危急的时局,陆贽敢于指陈时弊,筹划大计,为朝廷出了许多善策。他对德宗忠言进谏,建议德宗广开言路、任贤废恶、储粮备边、消弭战争。特别是在藩镇叛乱举国动摇的情势下,更是规劝德宗下诏罪己,为其起草了诚挚动人的诏书并颁行天下,前线将士为之感动,有的听到后痛哭,叛乱者亦上表谢罪。由于他善于预见,措施得宜,力挽狂澜,唐朝摇摇欲坠的局面才得以转危为安。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

作为文人,陆贽工于诗文,但他最擅长,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要首推政论。其政论文章见地高远,说理透辟,文字流畅,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就非常推崇陆贽,他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政论竟多达39篇,这在《资治通鉴》中是绝无仅有的。又如大文豪苏轼,也对陆贽推崇有加,说他“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南宋大儒朱熹也说“陆宣公奏议极好看。这人极会议论,事理委曲说尽,更无渗漏。虽至小底事,被他处置得亦无不尽”。从这些人的评价和推崇,我们就不难感知陆贽政论文的成就与影响。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引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体现了对自然资源取予的节制,为中国传统文化“量入为出”的生态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慎子》一书中也有所谓“圣王在上,则使人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的说法。更多强调的是君对民的取用关系,而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意义,在这里体现得并不明显。

直到后来,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思想。而孟子的这一思想,后来也为荀子所继承和发挥,因此也就有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地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的说法。这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一种良性互动,也就是取予有节。

到了西汉初年,贾谊将这种对于自然的取用既要有时节的规定,又要有数量的节制,明确概括为“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一生态理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也在沿用这一表述。直到陆贽出现,“取之有时,用之有节”才正式转变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从涵义上看,“度”比“时”更为丰富。

由此可见,古人普遍信奉的“量入为出”的平衡理念,既反映了古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思考,又成为当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客观上有助于培养国家、社会所提倡的绿色消费观念和绿色消费习惯,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必要的生态张力。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全球花卉园艺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和特色文化,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了各国文明互鉴,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届博览会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其中,“绿色生活”就是以园艺为媒介,引领人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美丽家园”就是要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世界园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共同建设多姿多彩的美好家园。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刻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价值观传递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荣辱与共、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以北京与西山永定河的关系为例。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大约300万年前,古老的永定河奔出太行山,冲积出了一片坦荡的平原,因而产生了“北京湾”这片适合生衍的沃土,使得西山成了北京的资源库。从古至近代,北京大部分的生活资源都是取自西山。比如,西山出木材,元代白塔寺在修建时就从西山砍了58600棵树,后又发现产煤,就这样,渐渐山也挖空了,河水也枯竭了。现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西山永定河及沿岸成为流水潺潺的绿色长廊,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