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王德岩:品读习近平引用的诗词典故(3)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总结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并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提出四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就是:“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水平。古人说:‘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要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变化及其新要求,推进公共行政等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管治效能,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出自西汉桓宽的《盐铁论》。原文为:“夫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故吴子以法治楚、魏,申、商以法强秦、韩也。”大意是,善于治国理政的人看到衣服破了就会缝补,看到河流决口就会堵塞。引申开来就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补救、及时解决,绝不会听之任之,任由它酿成大祸。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政治经验,要求政治家在治理社会的时候既不能闭目塞听,对社会问题麻木不仁;也不能抱残守缺,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要顺时而动、顺势而动,及时回应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矛盾,引领社会方向。习近平主席引用这句话,就是希望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适应现代社会治理发展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那么,这句话是怎么产生的?这里有一个大的背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古人在国家治理中的很多智慧。刚才谈到,这句话出自《盐铁论》。它实际上是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那次著名的“盐铁之会”的会议记录。汉武帝时,因为与匈奴作战,为了筹措军费,采纳了盐铁专卖、均输、平准、酒榷等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政权的需要,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百姓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因而引起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满和反对。汉武帝死后,这些政策的兴废存留,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政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令召开了一次“盐铁会议”。会上,以代表民间利益诉求的贤良、文学为一方,与以代表政府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就西汉武帝一朝的内外政策得失,特别是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展开了一场大辩论。这关乎国家发展方向和发展政策。会议历时四个月,由于盐铁官营存废问题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于是人们称其为“盐铁之议”或“盐铁会议”。三十年后,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整理成《盐铁论》。该书共60篇,虽以“盐铁”为名,但实际上涉及了汉武帝一朝的经济政策及相关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全部重大问题,包含了很多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

而习近平主席引用的“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这句话,出自其第56篇《申韩》。所谓“申”,指的是法家的先贤申不害;“韩”,指的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这一篇讨论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到底以儒家的仁爱治国,还是以法家的法术治国的问题;二是对待汉武帝的政治遗产,是基本予以否定,代之以周孔之道,还是查漏补缺、及时修补的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贤良方正认为,应该全面推行周孔之道,否定汉武帝政治遗产中法家的治国思想。而桑弘羊则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太过迂阔而辽远,汉武帝的治理虽然有问题,但并不需要彻底否定,而是要查漏补缺、修改完善。所谓“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就是桑弘羊在这个语境下说出的。

我们说,汉武帝表面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是“阳儒阴法”,也就是儒家为表、法家为里。而这一治国策略的形成,是春秋战国、秦汉以来几百年社会实践选择的结果。在战国七雄的争霸中,法家、墨家、道家、兵家、儒家等都为结束纷争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最终是选择了法家主张的秦国获得了胜利。但秦国的二世而亡,也暴露出法家的严重不足,于是在汉朝初期,又转而在基本继承秦制的基础上加入了黄老之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黄老之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而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学说就进入了汉武帝的视野,并在实际政治层面的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的来说,汉武帝留下的政治遗产,是汉朝几代皇帝甚至是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政治实践的积淀,是多方政治势力博弈、多年政治生态演化的结果。由此可见,桑弘羊“弊则补之,决则塞之”的主张,无疑是更切合实际的主张。

而观察后世历史的发展变化,也从实践层面上证明了“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这一主张的正确性。“盐铁会议”之后,霍光部分采纳了贤良方正的一些主张,比如免除部分赋税、徭役,降低盐价、取消酒榷等,但对盐铁专卖等政策还是予以了保留。因此,在霍光主政后的若干年,就出现了“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局面。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汉之间的“王莽改制”。王莽信奉儒家的思想,主政后就以《周礼》为蓝图“托古改制”,在生产力、生产经济状况已经完全和周朝初年不一样的状况下,向着这部儒家经典所描绘的古代理想社会大踏步地倒退。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王莽的改制,不仅没有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国灭身死。

由此可见,国家治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件,希望从单一理念出发,一劳永逸地解决治理中的所有问题,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因此,睿智的政治家既不否定作为官方正统学说的儒家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强调法家学说在富国强兵等政治实践中的实际作用,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今天看来,“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依然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这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优秀的社会管理者要与时俱进,但这绝不意味着对以往正确且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政策的轻易否定,而是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健地进行改革。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30多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成功举世公认。当然,‘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坚信,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把‘一国两制’实践发展得更好,把‘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完善得更好,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得更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