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20~2021)》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为主,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完成的关于中国社区发展与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以总报告为主线,围绕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课题,研究探讨了五个与当前社区治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疫情防控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与社区养老、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与农村社区治理。
观点一 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社区治理主体成员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居功至伟,也证明了我们进行社区建设与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报告认为,2020年初至今,全球影响最大的事情之一就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场疫情中,我国无疑是在防控疫情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再一次证明了社区共同体的重要性。抗风险能力强的社区普遍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执行力强;二是社区居民守望相助,共同体意识强;三是社区居民有强烈的志愿精神,奉献意识强。报告认为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科技抗疫,上海城市基层社区基于数据化信息技术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联防联动、深度动员、广泛参与”的社区疫情防控格局,体制化、精细化、人性化、制度化、社会化、信息化等经验特征进一步彰显。
观点二 我国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大,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向周边社区进一步辐射。
报告认为,北京市不断健全“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0年底,共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44家、养老照料中心236家,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照料中心全覆盖。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向周边社区进一步辐射,占比最高的服务项目是日间照料,达60.2%;平均每天服务次数最高的项目是自行购餐服务,达到每天22.05人次。但也存在辐射范围过大、项目单一、需求不振、辐射不均等问题,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养联体建设、推动多业态融合、挖掘养老服务需求潜力、提升养老服务辐射智能化水平,精准对接老人需求等。
观点三 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科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各地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报告认为,社区环境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不仅使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更为方便高效,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的治理效能,并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转型过程。同时,智慧社区网络安全风险治理也表现出新的特点与难点,在网络运行、网络信息、社区网络舆情等方面存在治理风险。为此,一是需要统筹兼顾,协调网络安全的成本与收益问题;二是应多管齐下,增强特大城市网络安全软硬实力;三是要迭代更新,网络安全在线上线下的配合和交互中改进;四是交融前行,构建更具韧性的智慧社区网络生态环境;五是密切合作,推进智慧社区间的交流合作。
观点四 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以及构建良好社会秩序,需要不断创新社区治理路径。
报告认为,我国社区治理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存在社区治理体系不顺、社区治理能力不足、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不足而无法及时有效回应社区居民的诉求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创新社区治理路径。报告基于北京、宁波等城市社区治理实践,提出了数字化社区治理、基于平台经济的社区商业价值重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移交、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以及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等多维实践,以构建我国社区协同治理创新的新格局。
观点五 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报告认为,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报告以内蒙为例,认为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需要厘清“五大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组织振兴”在“五大振兴”中的“核心地位”,通过“雁行”规律,探索出一条以“组织振兴”为核心的乡村能懂、干部能用、基层操作性强的新模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关键,应从优化产业、强化帮扶、村级提升、多方参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巩固农村社区脱贫实践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