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标准绘出首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好生活时代画卷

以首善标准绘出首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好生活时代画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该也能够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即是,“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初心使命紧密相连,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首善标准绘出首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好生活时代画卷,“十四五”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开好局、起好步,乘势而上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高标准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时代,北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入党的每项制度文件,付诸于北京每项民生工作实践,首都百姓过上了更加殷实、宽裕的好日子。2019 年,北京人均 GDP 达到 16.4 万元,现价折算 23534 美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富裕社会之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社会结构不断优化,中等收入者群体不断扩大,“橄榄型”社会已经形成;平均受教育年限居全国之首,城乡居民逐步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医疗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平均期望寿命由 1982 年的 71.9 岁增加到 2019 年的82.2 岁;社会保障覆盖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安全阀进一步扎牢;生活必需品已经转到生活耐用品的消费时代,线下线上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生活新需要,文化娱乐、休闲场景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道出首都百姓千家万户追梦圆梦的喜悦,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写下生动而美好的注脚,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深入人心,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不断迈进,更加坚实地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高质量发展助推首都美好生活实践

新时代,北京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着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性、更有体验感、更具国际范儿、更高品质、更加宜居的服务与产品。例如,“夜京城”地标、文旅夜游等项目点亮首都市民夜生活;王府井等商圈改造升级营造消费场景新体验;国际知名企业入住京城引领首都国际化潮流;全国文化中心中长期规划、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引领首都高品质生活;绿色产业深入发展塑造宜居生活。与此同时,与新时代内涵紧密相连的“新”的经济社会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新产业推进北京进入智能社会,“智能+生活”实践场景更加真实;互联网线上消费等经济行为产生新生活,助力北京进入消费社会,“互联网+生活”实践场景更加普及;城镇化政策重大调整,极大促进常住人口城镇化质量助力新都市,“城市+生活”的城市社会实践场景更加精彩。

三、高要求落实落细“七有”“五性”需要

新时代,北京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向往,广泛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构建、实施反映“七有”要求,满足百姓“五性”需要的测评指标体系,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有美的环境的美好生活向往,精细化地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七有”需求普惠民生,“五性”需要成效显著,朝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例如,一刻钟生活圈使百姓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细颗粒物(PM2.5)持续下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扩大、污水处理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持续提高,天蓝水绿土净更加宜居;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和水平提高,百姓生活更加多层多样;基层民主协商持续推进、居民及政府机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治理实践不断深入,百姓生活公正性更加凸显;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持续给力,人人负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在形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平安北京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四、高品质打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宜居生活

新时代,北京持续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倾力治理“大城市病”,加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水平,朝着建成水清、草绿、天蓝、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建成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和谐宜居城市,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都,建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北京远景的阔步迈进。在城市修补中,坚持“留白增绿”,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活动广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游憩场所。2018 年北京“民生”与“民愿”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总体满意率达 91.9%。在疏解整治提升工作中,街巷胡同成为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二环路内外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正在重塑。“民生”与“民愿”调查显示,2018 年北京市居民对“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总体满意率达 92.9%。在生态修复中,通过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历史水系,提高滨水空间品质,将蓝网建设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展现城市历史与现代魅力的亮丽风景线。2020 年中心城区景观水系岸线长度由原约 180公里增加到约 300 公里,到 2035 年增加到约 500 公里。黄河水首次入京,永定河山峡段河道 40年来首次实现不断流。依托绿色空间、河湖水系、风景名胜、历史文化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层次鲜明、功能多样、内涵丰富、顺畅便捷的绿道网络,2020 年中心城区建成市、区、社区三级绿道总长度由原约 311 公里增加到约 400 公里,到 2035 年增加到约 750 公里。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坚持日常抓、抓日常,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继续大幅下降,空气更加新鲜,市民蓝天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五、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北京以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党建引领下“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创造性的集成了以自上而下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治理体制创新和自下而上的“12345”“一键通办”治理机制创新,形成简约高效的基础治理体制,首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探索不断深入,首都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成熟定型。例如,2018 年 3 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来自平谷区基层的创造,源于基层实践的探索,成为北京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大改革突出,同年,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经验做法通过中央深改会,作为经验全国推广;2018 年,以东城区街道“大部制”改革试点为基础,北京市推行“六部一队四中心”的机构设置,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2018 年 8 月,实施《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推进公共服务、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硬件基础不断完善,同时,2019 年 3 月着眼把“回天有我”打造成为大型社区治理样板,形成 12 个专项的软性治理体系;2019 年 1 月 1日起,北京市人民政府便民电话中心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开始将街道(乡镇)管辖权属清晰的群众诉求直接派给街乡镇,街乡镇迅速回应,区政府同时接到派单,负责督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接诉即办”机制已经形成,并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2019 年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都第三次街道工作会议,形成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同年底制定完成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2020 年涉及民生的物业管理条例、垃圾分类条例“两件”群众身边的小事的制度文件修订颁布,首都市域社会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越趋完善。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