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坚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以“四个坚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思想的光芒照亮前程,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依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有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方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章节,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蓝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四个坚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意义重大。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定不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最根本的要求、最集中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依然会遭遇各种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越是面对惊涛骇浪,越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汇聚意气风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要深刻把握这一根本制度的本质规定和实践要求,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理论舆论、文化文艺、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各项工作和各个阵地。高扬思想旗帜,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等宣传教育,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围绕这一根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体制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重要作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文化繁荣兴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发展应人民而需、为人民而兴的原则,更加精准、更高质量地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优秀文艺作品刷屏出圈,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广受欢迎,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发了人民砥砺奋斗的精神动力,实现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事实上,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下功夫,面向基层、走进人民、深入人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要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资源的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有机衔接,常态化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进学校等文化惠民活动,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大餐”。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注重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培育城市精神,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让文明力量滋养人民的心田,提升人民的生活。

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的文化,总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借鉴、吸收各种优秀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这一原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成效显著,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海纳百川”的环境,得益于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则的坚持。与此同时,随着文化繁荣发展,文明之花也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场景。昆曲、京剧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优秀国产电视剧在多国引发“追剧”潮等,中华文化借助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彰显出强大魅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强,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人到半山、船到中流,越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定文化自信,积蓄精神力量。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思想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调动好、保护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文明之树繁花盛开、硕果累累。要正确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文明的关系,信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积极敞开胸怀,与其他文明平等开展交流对话,接纳吸收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并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共享给世界,在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明,让文明之花在华夏大地“灼灼其华”。

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日新者必日退”。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其原因就在于文化具有创新创造的特性。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新征程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答题”,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选项”。要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守护好传承好中华文化的历史瑰宝,夯实创造创新的载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深刻阐发密切衔接起来,认真汲取蕴藏其中的思想精髓,打牢创造创新的“地基”。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方式方法,更好运用先进技术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开拓中华文化发展新境界。

(作者单位: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纪委监委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