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宣传工作的论述和部署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的第二部分是“宣传”,其内容是:“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每个地方组织均有权出版地方的通报、日报、周刊、传单和通告。不论中央或地方出版的一切出版物,其出版工作均应受党员的领导。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唯一一次共同出席的党代会,是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192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该议决案由宣传方针和教育方法两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宣传方针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前宣传的内容和要求,强调在自然及社会运动史之常识的宣传上,当与工人的人生观一致。对农民的宣传,大致与工人相等,但材料“当取之于农民生活;尤其要指明农民与政治的关系,为具体的经济改良建议之宣传,如协作社、水利改良等,尽可能用外国译语,只求实质能推动农民运动”。同时要求人人做宣传,“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平常口语之中须时时留意宣传”。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党的四大通过了11个决议案。《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即没有革命的运动。有了健全的革命理论,然后党的宣传工作方得依此范畴融通各部,使党员行动方有所准绳。”也就是说,党的主张怎样落地生根、怎样化成生动实践?就要靠宣传。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通过了《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一是分析宣传工作任务,二是分析宣传工作重点事项,三是强调刊物宣传的作用。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出席党的七大的代表共七百多人。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在北京召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后,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宣传工作有明确的论述和部署。
(三)从中外历史对照中看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宣传工作。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毛泽东同志写道,“于是问题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论持久战》对指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率领部队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时,写下了非常著名的《沁园春·雪》。但是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沁园春·雪》并没有发表。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9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周恩来同志、王若飞同志陪同下拜访柳亚子,应柳亚子请求,将自己写的《长征·七律》送给他。10月7日,毛泽东同志写信致柳亚子,使柳亚子“感发兴起”,随之作诗一首。两天后,柳亚子将“感赋二首”送给毛泽东同志。接到柳亚子的诗后,毛泽东同志把这首《沁园春·雪》重新抄录,赠送给柳亚子。看了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万分欣喜,不断赞叹。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以《毛词·沁园春》为标题将该词刊发。《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后,轰动山城,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桩盛事。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并让陈布雷组织一批人,写出能把《沁园春·雪》压下去的词。但最后,没有一首词能让蒋介石满意。从这首词的传播,我们就能看出宣传的重大影响。
从国外历史来看,在苏联解体的众多原因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宣传工作的失误;二是宣传舆论阵地的失控。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时,没有人为了自己的党、为了自己的国家掉泪、抗争。
我总结了四句话,和大家分享:第一,党的宣传工作是建党之基;第二,党的宣传工作是立党之魂;第三,党的宣传工作是兴党之要;第四,党的宣传工作是强党之翼。要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宣传员”这个理念执行下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