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标准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

以首善标准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

近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2022年北京主要经济数据。2022年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1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7%。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发展“三重压力”以及疫情散发频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年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新形势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首善标准为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

以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2022年1-11月,北京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10%,其中“三城一区”企业研发费用占比接近7成;大中型重点企业期末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0%。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为86.7%,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域内企业技术收入增长11.4%,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1.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首都科技资源富集,要加强基础和前沿研究,提升科技原创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要持续推进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为国家重大基础前沿研究提供有力技术和平台支撑。要发挥企业在科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综合利用财税手段,支持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业更加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搭建好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共享。要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着力打造稳定、公开、公平、透明、法治的营商环境,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向新赛道挺进。

以数字经济赋能经济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2022年,北京全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958.3亿元,增长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9%,提高1.3个百分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北京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着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抢占先机。要落实落细《北京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各项要求,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强化数字经济安全。要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体系,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等数字设施建设,培育数据驱动的未来产业,建立数字经济规则和发展测度体系,形成开放领先的新型数字社会生态。

以“两区”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两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发展的战略部署,赋予首都独特的发展优势。2022年1-11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中,规模以上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0.9%,科技、互联网信息、医疗养老领域保持增长;重点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1%,其中科技、互联网信息、商务和旅游服务领域比重超9成。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收入同比增长4.3%,高于全市该行业平均增长水平。我们要以首善标准努力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为我国经济发展打造高地。要在全国率先打造制度型开放标准体系,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规则接轨的“两区”建设制度框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以及适应开放发展的评价机制。要大胆探索创新,坚持先行先试,做到对外与对内相结合,制度创新与引进项目相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开放与安全相统筹。要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以北京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谱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优质增量。(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3/0209/1192746.shtml

作者单位: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