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更深层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沧州更深层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进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 促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沧州更深层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对全职到沧州工作的国家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给予每人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和200万元安家费;引进人才当年劳动报酬在5万元及以上的,按照20%的比例对用人单位予以补贴……近日,沧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沧转移转化若干措施》。聚焦京津人才引进、精准招商引资、畅通京津科技成果在沧转化渠道等方面,沧州市推出12条具体举措,进一步推动“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不断拓展与京津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更深层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中加快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沧州市毗邻京津,与雄安新区接壤,聚焦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发挥港口、区位、产业等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夯实协同发展支撑体系,努力实现与京津错位发展、融合发展。

交通设施向更高水平融合。“去北京,去天津,坐高铁当天就能很方便地往返。”一些经常进行跨城交通的沧州市民对现在往来京津的交通条件称赞有加。沧州积极融入京津冀综合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枢纽。目前,已开工的雄商高铁、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及曲港高速、邯港高速、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正加快建设步伐。不断加密的路网让沧州与京津雄及相邻城市形成“半小时”“一小时”交通圈,人员、货物往来更加便利,“同城效应”日益显现。交通网建设也让沧州黄骅港对腹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黄骅港着力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现已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万吨级以上泊位37个,加速向现代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转变。2022年黄骅港年吞吐量完成31510万吨,继2019年、2020年之后,第三次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

产业协作向更深层次拓展。沧州着力建设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加强与京津央企合作,用好渤海新区等五个省级承接平台,发挥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示范效应,促进京津产业向沧州转移,加快打造央企制造业板块基地。总投资188亿元的“绿港氢城”、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化新材料化工基地两大项目落户沧州。2022年沧州市与央企新签约项目19个,项目总投资1255亿元。截至目前,沧州市已承接京津项目686个,总投资3004.5亿元。其中北京项目483个,总投资2633.5亿元;天津项目203个,总投资371亿元。沧州市入统驻沧央企达到78家。沧州市还深化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及赛迪研究院、信通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实施“狮城人才”政策和科技特派团、京津专家“周末来沧”等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发展模式和地域品牌。截至目前,沧州市与京津共建南开大学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等协同产业研究院32家,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项目26项,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12.04亿元。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向更高水平提升。“在家门口就有北京大医院来的医生给看病,真是太好了。”居民们这样感叹的情景,如今在沧州越来越多。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沧州深化与京津综合医院医疗资源共享,全市已有2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76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其中北京60家、天津16家。与京津医疗机构医联体的建设,也显著提升了沧州市、县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持续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主动承接京津外溢养老资源,稳步夯实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根基。沧州还加强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吸引京津冀科研院所落户沧州,积极争取京津优质高校来沧开展跨区域联合办学。沧州市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已与多所京津高校、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育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朝阳中西医急诊抢救中心等40多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基地。

重点领域合作向更大范围延伸。加强生态环境联建联治,打造京津冀区域生态一体化新样板,沧州市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制定实施与雄安新区联防联控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落实方案,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升。抓好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保护,构筑起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屏障。深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合作,加强会商研判,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强与京津统筹开发文化资源,以5A级景区为建设标准,大力推动大运河沿线文旅项目建设,围绕打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地域旅游品牌,建好面向京津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批京津游客到访沧州。(记者张岚山、袁铮)

责任编辑:崔静涵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