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突破10万亿,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9年突破10万亿,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崛起

京津冀九年协同发展已经释放出强大势能,还将呈现更加美好的前景。

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发表九周年的日子。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掀开了京津冀三省市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春去秋来,已是九个轮回;产融城同,合作未有穷期。在三地年复一年接力奋斗中,京津冀地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首都功能,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越来越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有统计数据为证,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这一经济体量,与同期珠三角九市的10.47万亿元基本持平。京津冀区域发展生机勃勃、后劲十足,接下来则是更高质量的发展,是更多的中国式现代化场景。

九年协同,新意迭出。眼下,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正紧锣密鼓推进,线路串起城区、城市副中心和廊坊北三县,将于2025年全线通车,这也是首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轨道交通线路;今年2月10日起,河北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京津冀医保至此“全域畅通”;今年1月,天津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开工,园区主打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

这些肉眼看得见的变化,是协同发展绽放的朵朵浪花,同时也是一块块丰饶的土壤,必将孕育更多生机。以此为表征,轨道上的京津冀“跑起来”,产业对接协作“串起来”,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民生获得感“多起来”,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一个融、通、畅、达的京津冀,就像大兴国际机场候机楼一样,振翅欲飞。

协同是路径,发展是旨归。京津冀区域良好的发展势头,来之不易,得益于过往九年的“强基固本”。

抓住一个“牛鼻子”,即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据此,从2014年起,北京坚持减量发展,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这些疏解出来的项目和产能,纷纷转入津冀。

推动“两翼”,即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联动发展。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雄安新区目前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央企纷纷落户雄安,北京17家市管国企也投资项目100余个,北京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接支持雄安新区。连接雄安新区与北京的高铁、高速公路陆续建成。

此外,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在交通、产业、旅游、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协同发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生态方面更不用说,如今,京津冀各城市全部退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后20位名单,朋友圈晒蓝天已不再是“时尚”。

与此同时,北京还积极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津冀延伸,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累计实施京冀、京津医疗卫生合作项目约50个,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等,都给三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获得感。

三地协同,齐头并进。天津始终坚持京津冀“一盘棋”的合作导向,深度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而河北则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张开臂膀迎接京津人群,“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京津研发,河北制造”已成共识。

潮起京津冀,协同向未来。历经九个春秋,京津冀协同发展站上了新的高地,也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持续加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把京津冀地区打造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绿水青山的样板、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标杆。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崔静涵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