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中国经济复苏论调不可取

唱衰中国经济复苏论调不可取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国际市场纷纷看好中国经济,一些知名国际投资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然而,在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回暖的大趋势下,唱衰中国经济复苏前景的声音却时有出现。有的无视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和巨大潜力,有的片面夸大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困难挑战,有的直接声称中国经济“在未来两三年间将会面临严重问题”。这些错误论调脱离实际,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需要深入进行辨析批驳。

唱衰复苏论调的由来与实质

不可否认,当前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与疫情期间世界和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是某些势力借此炒作,否定中国经济前景,打击中国和国际社会信心。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苏东欧剧变以来,西方唱衰中国的论调就一直不绝于耳,各种“中国崩溃论”每隔几年就会沉渣泛起。我国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宣告了这些唱衰论调的破产。新冠疫情以来,少数人出于各种目的,花样翻新,继续唱衰中国,比如唱衰中国民营经济、中国出口和外资引进、中国消费,等等。对此,我们要冷静分析,把握其实质。

其一,认知偏见。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与西方模式有很大不同。一些西方学者没有深入了解中国经济运行机制,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为而作出误判。比如,有西方学者根据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模型认为,消费弱会让中国经济陷入迟滞。实际上,虽然消费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但投资和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片面强调消费促进增长并无必要。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推动了中国经济稳步增长。

其二,焦虑心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我国GDP总量达到美国的70%。随着未来发展,经济总量将会持续攀升。这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恐慌和焦虑。于是,一些人抓住中国经济存在的暂时困难并不断进行放大,持续唱衰中国经济。这显然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是其焦虑症候的典型体现。

其三,别有用心。现代经济是信心经济。个别西方人士捕风捉影,刻意制造恐慌情绪,试图搅乱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比如,疫情期间美国推出了史无前例的多轮大规模宽松政策,不断加剧全球通胀。我国没有进行大水漫灌式的过度刺激,西方一些国家无视我国经济应对全球通胀压力所作的贡献,反而炒作“中国通胀威胁论”,这不过是转嫁矛盾、甩锅推责的伎俩。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显著的发展优势,这是我们反对唱衰中国经济复苏论调的底气所在。

强大市场优势。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蕴藏着广阔的空间,不仅能够充分消化吸收各类消费品,确保商业可持续发展,还能够激励竞争、鼓励创新,促使新技术、新产品迅速产业化和规模化,让我国拥有应对外部冲击的腾挪空间。不仅如此,我国正处于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的历史跨越期,我国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10亿多的网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区域梯度优势。我国东部沿海有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面临人口密度大、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禀赋相对充足。东部发达区域通过产业转移,既可以有效解决东部地区的要素供应短缺问题,也可以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性发展战略举措,将充分释放经济的区域梯度优势。

国际竞争优势。近期,多家国际机构已接连对“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前景发出警告。我国经济虽然也面临风险挑战,但仍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全产业链优势。正是依靠全产业链优势,疫情期间虽然面临着某些西方国家的“脱钩断链”、极限制裁,我国外贸依然实现了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多措并举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既有大“体量”,更有好“体质”,一系列战略举措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只要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唱衰中国经济复苏论调就会不攻自破。

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不仅能够平抑经济波动,还可以有效应对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稳定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没有采取强刺激政策,而是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对需求进行适度扩张,从而为应对疫情冲击及恢复经济预留了较为充足的政策空间。下一步,我国宏观调控将会加大力度,并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内需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任务。扩大国内需求,重中之重就是恢复和扩大消费。我们要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长期以来,民营经济为提升经济韧性、增进发展活力贡献了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各类纾困惠企政策切实落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广大民营企业将在发展有序的环境中不断增强能力本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是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西方社会思潮传播逻辑与高校思政课应对策略”〈项目编号:20221001100〉阶段性成果)

(作者:马静,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