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3)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3)

——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④

(三)

一分钟,复兴号列车能行驶5833米;一分钟,白鹤滩水电站能生产“绿电”约12万千瓦时……每一分钟,都能感受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犹记十年前,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历史的峡谷,风起云涌、滩险浪急。看内部,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势在必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看外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洞察发展大势,深刻把握规律,作出重大战略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标注了清晰的历史坐标。

由大变强,这是中国经济必须跨越的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大呼隆、粗放型发展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把脉定向:“我们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转型升级,这是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必然随之提升。“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动能转换,这是中国经济必须经历的过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只有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才能顺利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新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济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开启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壮阔征程。

提质升级、激发动力,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高质量”迈进。0.015毫米,不到一张普通A4纸厚度的1/4,创新成果“手撕钢”,让一家企业实现了从一度长期亏损到2021年利润创建厂以来新高的发展蝶变。十年来,无数这样的企业,在自身变革中推动中国经济的质量变革。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加快实现质量变革,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降本增效、厚植优势,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有效率”迈进。过去119人操控的轨道吊,现在仅需9人远程监控操作,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智能化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效率变革的生动见证。十年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用了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了约29.4亿吨二氧化碳;202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一定能实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

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加公平”迈进。十年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普惠均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2012年至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缩小至2.45。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增进民生福祉,就一定能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绿色转型、增添后劲,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可持续”迈进。从造纸产业污染洞庭湖水,到芦笋产业实现靠水吃水,一退一进之间,湖南沅江走出一条发展新路,映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变革。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就一定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自立自强、增强韧性,我国发展不断向着“更为安全”迈进。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飞向太空。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实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性跨越。北斗系统走过的历程,是“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经济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实践证明,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统筹发展和安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一定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的中国经济,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凸显,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逐浪而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的转变势不可挡。神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创造和改变,汇聚成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不止步,奋斗无穷期。锚定目标,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中国经济将不断激荡新气象,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