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这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自身承载的学科使命、发展责任、问题意识的再探索,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中国发展经验进行凝练总结、破解中国乃至世界问题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原则,突出自主意识、问题导向、创新精神、世界视野和实践导向,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发展中国理论,以更加自主的知识体系概括和凝练中国实践、推动和指引未来发展。

现实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这就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用好“坚持问题导向”这个重要方法。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出新的要求。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有些可以凭借老办法老经验解决,但也有很多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融通问题导向与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和理论创新中去认识和研究。

关键路径:

提炼标识性概念

提炼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推出一系列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同时也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着重点与关键点。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以及新范畴、新表述是基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推动话语体系建设,要从传统中找元素、从实践中找经验,在问题中找方法、在比较中找创新,把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优势、学术优势和话语优势。

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发展壮大的,也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予以检验。广阔的实践活动、开放的理论框架、丰厚的历史资源、突出的时代问题等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梳理学科问题、重组理论框架、推出自主概念的基础。一方面,要凝练好核心概念。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形成富有自主性、具有中国风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另一方面,要会表达核心概念。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目的之一是满足人们对知识的多元需求,只有在表达中展示历史传统、文化特色,通俗化、大众化才有可能。要提炼好标识性概念,构建出与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在“通”“俗”中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

范式方法:

强调互鉴对话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离不开互鉴与对话、离不开交流与合作、离不开交往与共享,在互鉴对话中彰显“自主”。中国知识体系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兼具继承性与民族性、时代性与原创性、系统性与专业性。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在融通各种优秀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让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理念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要素,在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中,让世界知道“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里的中国”。

在互鉴对话基础上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要吸收借鉴国际学术界提出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全方位加强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对话,还要合理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提升回应当下复杂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知识生产上对知识的增量建设。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有一般性逻辑,中西学科都要遵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性逻辑也需要被尊重。交流互鉴的目的是强化自身,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实践基础:

融入发展场景

社会大变革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使命新伟业,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宏大的现实场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发展成就和经验认识的学理化、体系化呈现,同时也是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哲学社会科学解释与回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并非一句空话,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打破西方学术的窠臼,不断丰富理论内涵、拓展理论视野,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要立足于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涉及对知识本质及其生产和运用的理解,意在认识、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体现在落实和推进“两个结合”中。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属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范畴。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境界。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