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②|发掘仰韶文化的“文明曙光”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②|发掘仰韶文化的“文明曙光”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是事关文化自信和中华文明历史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考古人必须面对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就考古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宣讲家网推出系列视点,沿着总书记的指引,叩问文明、探索历史。今天推出第二期,一起发掘仰韶文化的“文明曙光”。

仰韶 头图

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高度评价了中国现代考古事业发展成就,也从根本上确立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发现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起点的历史地位。

仰韶 信


背景拓展

仰韶文化中国现代考古学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由此揭开中国现代考古学序幕。

仰韶文化是中国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被誉为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1921年发现,是仰韶文化的命名地。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东周文化等不同文化遗存,是见证中国百年考古历史的重要遗址。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景观串点连线,展示了仰韶村遗址考古成果的纪念性、遗址展示的真实性和遗址环境的完整性。

四次考古发掘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第一次考古发掘点

第一次发掘: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和中国学者一起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研究仰韶文化奠定了基础。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点

第二次发掘:1951年,新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带队第二次发掘,在这里明确了仰韶文化的性质和面貌。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第三次考古发掘点

第三次发掘:1980年到1981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等进行了第三次发掘,证实了仰韶村文化遗址存在着仰韶和龙山两个考古学文化。

工作人员在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现场作业

第四次发掘:2020年8月启动的第四次发掘,实现了数字信息化、多学科、多技术相结合,让世人对仰韶村遗址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丰富。

 

专家学者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陈星灿:仰韶村遗址的发现,将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从文献记载的夏商时期,向前推了至少2000年,成为研究中国早期文明化进程承上启下的重要支点。仰韶文化中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对其文明化进程进行深入研究是今后仰韶文化发掘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历程的关键。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魏兴涛:仰韶文化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是我国发现最早、发掘遗址最多、文化区域辽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7000—4700年,代表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作为我国分布范围最大、达10余个省区市的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文化。因此,仰韶文化是一支巨大的文化丛体或文化系统,在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李世伟: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于2020年8月启动,发现遗迹丰富,有房址、壕沟、窖穴、墓葬、灰坑葬等,出土一大批文化遗物,包括仰韶文化早期、中期、晚期和龙山早期、晚期。在遗址南部发现一座仰韶文化大型房屋建筑,在中部发现四条大型人工壕沟,同时围绕仰韶村遗址进行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考古等多学科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

 

参考来源: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河南日报等

 

责编:张弛

设计:王琳菁

校对:张慕琪

审核:张凌洁

监审:方强

 

往期回顾

跟着总书记“寻脉”中华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考古课”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